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法治视窗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节日文娱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 广 告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 广 告
 第A24版:目 击
 第A26版:深度报道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上海人家
 第A29版: 广 告
 第A30版: 广 告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上海地产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错一字”之后……

司马心


  中国作协的铁主席,信笔由缰,写错了一个字,居然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始料不及的。

  铁主席应《美文》杂志之邀题词,把“风华正茂”的“茂”,下部的一个“戊”字,多加了一“点”,变成了一个“戍”。于是有读者“吹毛”,说是堂堂作协主席,怎能妄加一“点”?又有网民贴帖,说这一期的《美文》,是给全球华人中学生看的,多了一“点”,岂不误人子弟?

  然而这个时候,便有杂志编辑出来“挺”铁主席,先说是“印刷的问题”,发现不对,又说要“尊重铁主席写字的习惯”。接着又有书法家出来为铁主席一“辩”,说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所书著名一联,不是也将其中的“富”字上面少写一点,而“章”字下面的“早”,又贯通了“立”字么?直到史家出来指出,那是纪晓岚故意写错,寓意“富贵无顶”、“文章通天”,仍不作沉默状。总之铁主席是不会错的,更似乎铁主席是不能错的!

  其实铁主席本人,倒是没有出来自辩的。然而例如这样的“为尊者讳”以及无聊帮闲的例子,倒也不是今日铁主席多加了一“点”才有。由此想到的一个显例,便是毛泽东名词的遭遇。伟人有词,《沁园春·雪》,大气磅礴之下,无人可以唱和。词中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句,伟人信笔,写成了“原驰腊象”,本也不是什么大事,却有著名诗人,便是后来要一把火烧了自己几百万字的那位,出来予以考证。钩沉索引,旁证博考,大胆假说,随意考证,硬是考出了伟人“并未写错”,那“腊象”,是指柬埔寨那边真腊地方在原野上奔驰的白象也!才高八斗之士,居然从高棉拿来了证据,以足证伟人的“一贯正确”,谁还能说一个“错”字。好在考到后来,伟人听闻此事,感到十分滑稽,于是坦然一言,说那是“笔误”而已,哪里有什么高棉白象云云,才没有“永远正确”下去。未料想“柬埔寨奔象”的闹剧,时隔半个世纪,竟然在另一位主席身上重演,这更是始料不及了!

  写到这里,忽然又想起了另一则关于“笔误”的荒唐来——某市市委书记,也是“应邀”,为该市××节题词,结果偏偏那个“节”字,写成了繁体,又偏偏将这个繁体下面的“即”字写错了。谁料衮衮诸公,一致叫好,赶紧拿去制成特大招牌,谁也没有异议,一直沿用了十载。到了书记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当时叫好者流,又纷纷出来放言,说那书记连一个“节”字都不会写,难怪大节不忠,小节不保,俺们早就看出来啦……这就不是什么“笔误”,而实在是一曲“聪明误”了。

  “笔误”的事儿,过去有之,今后还不会绝迹;而“为尊者讳”的帮闲,更是老谱翻新,绵延不断。难怪关于“国民性”的议题,要代代延续;难怪“鲁迅笔法”,有着如此隽永的生命力!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