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阳光特奥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美丽足球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来信来论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 广 告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A22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A23版:上海地产
 第A24版:上海地产
 第A25版:F1极速上海
 第A26版:F1极速上海
 第A27版:F1极速上海
 第A28版:F1极速上海
 第A29版:F1极速上海
 第A30版:F1极速上海
 第A31版:F1极速上海
 第A32版:F1极速上海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2007年9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吞宝剑”到“吞胶囊”

吴云林


  1952年,随着广慈医院改革,撤消等级病房,内科进行病房调整,消化小组正式成立,1954年配备了硬式光学胃镜,由唐振铎(瑞金医院消化内科终身教授)等首先开展胃镜检查。

  由于世界上第一台食管胃镜是受演艺者吞剑的启发而发明的,所以当时内镜操作都被戏称为“吞宝剑”,的确,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硬式光学胃镜检查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的特点。由于硬式光学胃镜是金属制成的,病人必须在护士的协助下把头颈伸到一定的角度,操作者才能插入胃镜。而且由于第七颈椎较突出,插入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即可发生穿孔。即便顺利插入,也有胃后壁、小弯等许多盲区无法观察到。冒着如此风险,面对诸多难题,唐振铎等还是在自己的摸索下完成了一百例胃镜检查,并在国内首先介绍并推广了“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1972年引进日本纤维胃镜,由吴裕忻等开展胃镜(包括色素胃镜)检查以及电凝、电切治疗,1978年后开展纤维内窥镜治疗术。纤维内镜的应用使内镜从“硬”到“软”有了质的改变。

  随着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于1983年正式成立,内镜室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先后引进并开展了电子内镜、超声内镜、放大电子内镜等等一系列先进内窥镜技术。

  但是由于消化道的特点,胃镜只能做到十二指肠降段,结肠镜只能做到末端回肠,中间还有3-5米的小肠都是盲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2年,日本推出专门用于小肠疾病检查的新型电子内镜——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2003年初我们将其引进,目前全世界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使用该仪器。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构造上与普通电子内镜略有区别,内镜和镜身外套管头端各安有一个可充气、放气的球囊,操作者可通过两个气囊轮流充放气的方法将肠管套拉至内镜上,并使内镜在外套管的协助下缓慢地插至小肠深部。双气囊小肠镜可根据病变在小肠中的部位不同,选择从口腔或从肛门进镜(上下镜应分开),通常情况下,经口进镜可抵达回肠中下段或末段回肠,经肛门进镜可上达空肠中上段,这样交叉进镜可使操作者对整个小肠进行一次完全、彻底、无盲区的检查,并能检出绝大多数小肠疾病。

  一般的内镜检查患者多少都会有不适的感觉,尽管现在可以在麻醉下进行,但是也要承担麻醉的风险。瑞金医院在2003年开展的胶囊内镜检查却可以做到只需吞服普通药物稍大一点的“胶囊”,借助肠道的自身蠕动通过消化道,就能传送出所捕获的整个胃肠道的约50000图像数据,从而对全消化道的疾病做出诊断。

  从“吞宝剑”到“吞胶囊”, 是现代内窥镜的发展历史,也是瑞金医院消化内镜的发展过程。(作者为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明日请看《第一台“翻身床”的诞生》。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