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此薄彼的包装 吴非 |
在医院取了硝酸甘油,回来却有些伤脑筋。药瓶内装100粒,也就是说可应付一百次紧急情况,显然有些多余。服药说明印在瓶上,可是药瓶极小,直径如食指,高仅盈寸,瓶上的说明文字,更像是传说中的“发上刻字”,戴上老花镜也看不见,一定得用放大镜才能勉强看清一二。以前听说有大米粒上刻七绝一首,便传为绝技;如今印刷业发达,能在一厘米见方的面积印上药品说明,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国人民的视力已经大大提高,眼睛不但雪亮,而且都成了放大镜? 据说这类药品价格低廉,无利可图。但是作为急救药,包装如此简陋,很不方便。放在衣袋里两星期,瓶上的“微雕说明”更是全部模糊,除了我自己,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药。 药厂药商为什么不能从方便患者的角度考虑,改进这类急救药品的包装?否则,万一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别人帮助服药的话,相信面对这“微雕”一样的说明,大部分人是无能为力的。 这些天,作为对照,看到的是月饼的豪华包装。中秋前后,捡垃圾的就忙着捡月饼盒,当废纸箱卖。 不过十来年的工夫,商界就成功地糟蹋了月饼。至于月饼的价格,大家都说看不懂,我就更不懂了。据说不管用什么原料,一斤月饼成本至多值三四十元,可是现在有价格十几万元的月饼。前些年商家在里面放金戒指,后来听说还有在月饼盒里放照相机和摄像机的,这实在是太有想象力了。有疯狂的公款消费,有公开的行贿索贿,这些仍不过是雕虫小技。 小时吃的苏式月饼,饼馅中有张小方纸,吃时不留意就进了嘴。小学老师说,元代农民暴动,把举事的日子写在纸上,夹在饼中,发给起义同志。大家吃饼,吃到纸片,知道八月十五举事。此说我们当时就怀疑:有什么重要的事,同志之间咬咬耳朵不就行了?犯得着白纸黑字地夹在饼中? 后来可能是现代卫生要求,那张小纸从月饼中出来,摆在月饼上面了。现在呢,没有了。月饼的包装越来越讲究,比工艺品的包装还要精致。友人送来的这几盒月饼,像是装着文物,盒上还吊着古钱。我想,如果真的再兴夹“情报纸”,那老板们一定会想到夹进钞票,但是里拉日元韩元卢布第纳尔的不要,要夹一定会是欧元或支票。 在我们中国,无法盼立法,有法却不依,也是一种社会病。对月饼的包装,好像前年已经有了相关规定,但是还有这么多厂商置之不理,变本加厉,继续豪华包装。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对一种食品的包装浪费到这种地步的。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如此奢靡,而社会麻木,不加声讨,相当危险。 合理包装,方便消费者,形成良好的商业秩序,根本不是一件难事。 中国人肯耗费大量的资源,动足了脑筋,在月饼的包装上大下工夫,虽然这样的努力仅仅是为某一天的某一物,这就比地球上最富裕的国家还要会挥霍。当然,我想不必再拿那药瓶的包装作对比,还是看看我们的书籍装帧吧,那就像个“发展中国家”了,可是很多书是要用一世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