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天 桂兴华 |
1949年10月1日,星期六,午饭后渐晴。 下午3时。勤政殿早已开始真正勤政。 凌晨才结束会议的领袖们,健步登上了天安门! 毛泽东那特定的呢制服,第一个穿出了新中国的气派。朱德的扁担早已挑来千箩万担,少奇的矿灯也已穿透了层层煤海,恩来的右臂像在沉思,陈毅的诗句又在酝酿…… 军装们一件件被风雨漂白,但与沾满油污的长衫、彬彬有礼的西装站在一起,就能平息米价的涨潮和霓虹灯下隐蔽的祸害。尽管备有糖衣炮弹的敌人伪装得十分可爱,打着补丁的衬衣里却藏着清醒的器械。 进京赴考的总指挥,早就对另一场大战有所准备,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的第一铲土,提醒他:哪些该埋?哪些不该埋? 李闯王的旌旗,为何仅仅飘了四十天的欢快?壮士们的大刀为何砍不断腐朽的朝代?起义的吼声一次次退如潮水,鸦片趸船的黑手依然在伶仃洋上贩卖。唯有这面在南湖小船上飘起的旗帜,才使革命一步步登上了检阅台! 听!毛泽东那操着湖南口音的宣言,雷一般震醒了1949的脑海。10月的日历,被56个民族的28门礼炮欣然轰开,那五颗金星随着他胸膛的起伏,上升!上升!一个诗人,把一生中最壮丽的诗篇写得多么自在! 这天怎么特别的蓝,这云怎么格外的白?广场被当成了一张稿笺铺开,每一个标点都来自欢腾的人海。整个中国不就是一首宏大的诗吗?格律是雾的沉沉一线,韵辙是水的茫茫九派。他不是凭一时的冲动,而是倾一生的心血澎湃。不是仅仅靠一个人写,而是发动了村村寨寨。终于写出了此刻举在每个人手上的等待。他酝酿的佳句,就是飞向每一片晴空的云彩…… 那一天,他始终站在检阅台。黄昏的脚步也不得不放慢了节拍。群众游行的行列,从早上6点一直延续到了晚上9点一刻。他只看见千山万岭还在向他涌来。分不清是来自驰出烟雨的遵义,还是来自转战千里的陕北? 此刻,他怎能不高喊:“同志们万岁!同志们万岁!把水银灯打开!把水银灯打开!”他想把眼前的30万军民看得更加清楚。新华门前那块“为人民服务”的巨匾,不正录下了新中国应有的谨慎和豪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