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 甘建华 |
吴中路旁这家陌生的汽车修理厂,老板姓张,近四十的模样。交谈中互递了名片后,他热情地邀我到他楼上的办公室,泡了杯好茶。聊天中,他说起二十年前在乌鲁木齐学生意,有一次生了病,因为钱不够,举目无亲的他晕晕乎乎地蜷缩在医院门口。后来,一位素不相识的护士垫钱给他看了病。在住院的日子里,这位护士不忘照料他,还买来营养品。他身体痊愈后,这位护士阿姐仍然记挂着家在远方的“小弟弟”,家里有好吃的忘不了他,假日里还带他上公园玩。讲完故事,老板两眼亮晶晶地看着我:她和你同姓! 嗬,我这稀少而不起眼的姓,在张老板这里挺吃香呢。 也许怕我不信那个故事,他顺手拨通桌上长途电话,顷刻与新疆那头的“阿姐”亲热地聊了起来。车修好,张老板只收了点材料费。出了厂门,看见他仍站在车间门口朝我招手呢。 每想起这事儿,心里暖乎乎的。自己是沾了远方那位好心护士的光呵。对张先生来说,大概这就叫做爱屋及乌吧! 有的时候,除了爱屋及乌,人的某种情感,经过心灵的“发酵”,还会发散性地向外辐射的。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认识一位饱受苦难的女子,叫杜惠芳。当其丈夫和儿子先后患了“共济失调”的不治之症,她用“女人的脊梁”顽强地支撑着整个家庭和亲人生命的时候,得到了所在上海冲剪机床厂和社会上许许多多人的帮助。对这些帮助她充满了感恩之情,总是想回报社会。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她极其认真地做好所负责的企业审计工作,为厂里节省了大量工程资金,还在社会上乐于帮助他人。熬过异常艰辛的27个年头后,丈夫和儿子相继离她而去。前几天,她来我家走走,喃喃地吐露了一个心愿:等空闲下来,要到敬老院去当当志愿者,照料那些手脚不便的老人。 提起敬老院,又想到一个故事。附近新泾镇敬老院的院长前不久打电话来,希望再去报道一下老人们“飞来的女儿”。原来,这“飞来的女儿”是我六年多以前一篇通讯的标题,写“海归”女子秦娴,因偶然机会与这家敬老院的老人结了缘,此后的一年多里,每月的21日她都到敬老院来,参加为当月生日老人举办的集体过生日活动,与老人们聊天,并向院里每位老人赠送一包日常生活用品。上个月的21日,我去了敬老院,又看到了6年多不见的秦娴,还听说她拥有了一批共同献爱心的“兄弟姐妹”——好朋友张彩英,根据老人们的需要,每个月都不辞辛劳地为秦娴购买配备赠送老人们的礼物,7年如一日;一个叫张琳的女孩,每月捐出50元加在秦娴的爱心款里;秦娴的一位汪姓朋友所在的公司,听说了秦娴的故事后,特地送来一批樱桃,分给院里的老人尝鲜;还有人以秦娴为榜样,为腿脚有病的老人买了轮椅车……这些故事,说的是美好的情感会“传染”的。 品味生活,你会觉得情感这东西,有着异常活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穿透力,能够像无形的纽带把一颗颗美好的心灵串连起来。因而,它温暖着人与人的关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甜蜜而美丽。如果没有它,生活将是怎样的苍白和寡淡无味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