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神话”刍议 詹友林 |
江西临川一中,四十多名教师挤在一个教室里办公,办公桌是学生用剩下的旧课桌,只有一块板,一个隔层,桌面有些坑坑洼洼,而桌面的资料却堆如小山,大热天室内似蒸桑拿。然而,在如此简陋中却不断创造出“高考神话”,今年该校就有三十八人考上清华、北大。 由此我忽然想到一个“经典”。淮海战役中,装备精良的黄维兵团被歼,被俘后的黄维拒不认输,但当他被带到我军前委指挥所的破草房里,看到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些“布衣将军”后,一下子变得心服口服,说:“在下不光败在战场上,更败在作风和精神上。”诚然,办学与打仗毕竟不能画等号,时代也不同了,革命者并非苦行僧,工作条件能改善的还是要适当改善,但艰苦奋斗历来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法宝。 临川一中秉持的办学理念是,“再苦不能苦学生”,而学生教室里却显得相当“阔气”:桌椅崭新,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从这里体现出的正是该校领导和教师的作风和精神,那就是,为学生负责,让家长群众满意;在艰苦的条件下,照样打硬仗,照样出成绩。该校领导深知“人的因素第一”,为了调动教师积极性,除了细水长流落实思想工作,他们还从生活上关心每位老师,为他们排忧解难,不用担心“牛奶和面包”,从而不但留住了校内骨干教师,还吸引了外地优秀教师。精神、正气凝聚人心,创造奇迹啊。 有道是“隔行不隔理”,四十多名教师挤在一个教室里的“艰苦办公”,竟与“高考神话”紧密地连在一起,这与一些地方或部门的“公仆”不看当地的发展情况,严重脱离群众,身居豪华办公室却无所建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难道我们不应该从精神层面,从事业心上找一找差距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