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阳光特奥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美丽足球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来信来论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 广 告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A22版:上海地产·广告
 第A23版:上海地产
 第A24版:上海地产
 第A25版:F1极速上海
 第A26版:F1极速上海
 第A27版:F1极速上海
 第A28版:F1极速上海
 第A29版:F1极速上海
 第A30版:F1极速上海
 第A31版:F1极速上海
 第A32版:F1极速上海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2007年9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感于北京轨交2元起价

逸中


  ◆ 逸中

  这两天从首都北京传来消息,京城轨道交通票价听证会即将举行。其中关于起价2元的内容,相信会让每个依赖地铁出行的上班族怦然心动!

  北京相关部门此次向听证会提交的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为单一票价制,即不论乘车距离长短和换乘次数,每人次均为2元;另一套计程制方案,也是两元起价,并以4元封顶。之所以会让上海乘车族怦然心动,是因为,这与上海现行的地铁票价系列相比,差距实在不是“一眼眼”!

  上海人也曾享受过地铁票价起价两元的“好日子”。从一号线建成通车起,上海人只需2元钱就可以坐上6公里。但是,据说有关部门看到上海地铁拥挤,担心“列车超负荷运行”而给“列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两年前将起价调整到了3元,意图“通过价格杠杆等手段调节客流,提高列车的运营效率和安全保障”。这样的初衷不能说不对。然而,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也没见到哪个部门出来说明这一调整后的效果究竟如何。人们看到的却是:一号线不仅拥挤如常,甚至已有从高峰向其他时段漫延的趋势;而原本不怎么拥挤的二、三号线由于分别向西向北延伸,人流日增,也在日益拥挤起来。显然,所谓“价格杠杆”并未起到想象中的作用。地铁一族却因此增加了不菲支出、相关企业也增加了实在收入,上海还创下了全国地铁票价起价之“最”,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事情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当初调价听证会上就有市民代表指出,对上班族来说,如果不坐地铁,可供选择的便捷交通方式相当有限,提价真会有分流作用吗?

  北京市的相关部门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思路:不是提价,而是降价,让百姓减少出行支出,以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为此,北京市政府2007年在公共交通上的补贴由原来的20亿元提高到40亿元,足足翻了一番!

  上海市政府也于今年3月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并具体地提出,到2010年公交客运量占总出行比重将达到33%以上。然而,假如没有诸如北京降价那样切实有效的措施,市民们仍难青睐公共交通。因为,按照本地现行票价,如果选择当下常见的“公交+地铁”方式,市民每天仅上下班交通费最少需要12元。以22个工作日计算,月支出就是264元。2006年上海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464元。这意味着交通开支占收入比重超过了10%,已高于世界上很多发达城市,是大多数市民难以承受的。另一个数据说明,市民们出行正朝着更私人化的方向“逆行”:目前上海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160万辆,并正以每年五六万辆的速度增长。显然这与市政府优先发展公交的初衷相背!

  出路何在?学习北京,降低票价,不失为有效方法之一!该是相关部门真正站在市民利益而不是部门利益上考虑问题的时候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