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阳光特奥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康健园·养生
 第A15版:康健园·保健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广告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7年10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耀风华 匠蕴心思
——“瑞典银器五百年”展粹珍
陈燮君


  丁亥金秋,来自北欧创意之邦的“瑞典银器五百年”展正在上海博物馆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展览集结了瑞典16世纪以来五个多世纪120余件/组各色银器,展品全部来自瑞典哥德堡市的罗斯卡博物馆。该馆是瑞典最重要的设计与装饰艺术博物馆,其收藏涵盖瑞典及欧洲的工艺奇珍,乃至中国和日本的手工艺品,其中尤以其本国的银器收藏著称于世。

  银器工艺同瑞典的文化和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很多欧洲国家都有银器制作的传统,但瑞典银器以其善于借鉴的优秀品质和不断创新的设计思想显得格外精彩。从严谨大气的“巴洛克”到华丽柔美的“洛可可”,从新古典主义潮流到现代艺术的全新理念,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被瑞典艺术家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银器制作的方寸之间。

  16世纪,瑞典生产银器的原料主要依靠熔化旧银器,因此,目前很少有更早时期的银器传世。即使是16世纪的银器,也已属于稀珍。展出中有一柄难得的银匙,弥足珍贵。17世纪,瑞典银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瑞典作为欧洲强国,其银器发展先后受到了德国与法国的影响,生产了诸如大型人物故事装饰盘等器物。到了18世纪早期,细丝工艺开始流行,约翰·弗雷德里克·波平制作的银咖啡壶尽显巴洛克风格的大气端庄之美。

  在18世纪的洛可可时代,来自法国的唯美柔和的线条,经过瑞典人独特的演绎,形成了别致的风格,当时,咖啡、茶和巧克力成为流行的饮料,也随之需要相应的器皿,如热饮壶、牛奶和奶油罐、糖盒、蛋糕刀和盘、茶匙和咖啡匙等等。包括蜡烛架在内的餐桌用银器均为华美与实用兼备。其中约翰·贝延格伦1764年制作的咖啡壶,其非对称线条与各种贝壳、花卉纹样的完美结合,充满着“洛可可”的创意激情。

  在新古典主义流行的18世纪晚期,瑞典的装饰风格由其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得名。古斯塔夫风格以其质量超群、形制古典、简洁对称为特征。展览中有一件独一无二的双流银茶壶,为约翰·克里斯托弗·容马克于1768年在哥德堡制作。该器体形丰圆、在流部大量的贝形装饰都体现了典型的洛可可风格,但是其古典风格的联珠带饰却使其成为瑞典最早的古典风格银器的代表。更为难得的是,该壶于1767年3月24日创作的设计稿也被保存下来,现珍藏于罗斯卡博物馆。

  19世纪以降,瑞典银器经历了卡尔·约翰时代和新洛可可、新哥特、新文艺复兴、新巴洛克等各种“新风格”交相发展的时代,建筑、室内设计和装饰艺术均从旧风格中寻求灵感。其间产生了诸如卡尔·弗雷德里克·卡尔曼于1886年制作的鎏金银角杯等传世杰作。

  20世纪则是整个装饰艺术界求新谋变的时代,现代主义大师维文·尼尔松的一套咖啡具令人瞩目。该套器皿首次在哥德堡1923年建城300年特展中展出,因其夸张、非传统的几何线条受到激烈的批评。然而,两年后,维文·尼尔松的银器却在1925年巴黎世博会上获得金奖。这正是现代艺术精神的胜利。

  设计正在走向生活,银器使生活更亮丽。整个展厅的贵重银器熠熠生辉,它们托起了瑞典银器设计史,传递着瑞典设计精神。每一件银器似乎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每一套组合、每一根线条都真实地凸显了来自北欧的创意精神。她们是珍贵材质与艺术家精巧构思的巧妙结合,相信欣赏者都会愿意同她们作一次艺术的交流、精神的对话!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