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二用,心手相连 彭承宏 |
什么是生命的奥秘,什么是真正的血脉相通、心手相连?也许只有经历了同呼吸共命运生死之搏的人才能体会到。 22岁的刘翠萍患有肝豆状核变性,这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随着肝细胞中铜沉积量的增加,逐渐出现食欲不振、呕吐、黄疸、浮肿或腹水等肝脏受损症状,进而出现构语困难、不自主运动、表情呆板、吞咽困难、肌张力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由于是遗传性疾病,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不进行肝移植,死亡率几乎为100%。49岁的李爱芳患有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术前一周还曾呕血1500毫升,不得不用三腔管加以止血,生命随时受到死神的威胁。她们同时住进病房,有相同的血型,又同时急需寻求合适的供肝。 2002年7月,合适的供肝终于找到了,但是无论移植给谁,另一个也许就失去了生的希望。当时的普外科主任李宏为院长和担任副主任的我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劈离式肝移植”,即将一个供肝一分为二给两个患者进行移植。但是当时国内还没有成功的报道,是稳妥求全、还是敢冒风险开拓新领域?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李宏为院长信任我们整个团队的手术技巧、完善的术后监护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毅然决定实施国内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手术。这是继26年前瑞金医院在国内首次成功施行同种原位异体肝移植后,再次在肝移植领域写下的一项“第一”。 7月19日,李宏为院长和我分别主刀,两台手术“齐头并进”: 总重量为1080克的供肝依解剖结构被劈离为二:重量分别为850克和230克,并修整出两套各自独立的动脉、静脉及胆道系统。49岁患者的病变肝脏被整个取走,用850克右半供肝充当“替代品”;22岁患者由于是肝代谢性疾病,移植小组为其实施原位辅助肝移植,医生仅切除了她的左半肝,再用230克的左半供肝取而代之。两台手术,从劈离、修正,一直到“安装”于病人肝脏上,前后历时13个小时。 术后两名患者都先后度过了急性排异关、感染关,至今恢复良好,并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作者为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 祖传中医能解除患者病痛,请看明日本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