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请”还是“请客” 王青秋 |
现在逢年过节喜结良缘的新人很多。报载,有的退休老人,不多的退休金还真应付不了东家西家的结婚礼金呢。结婚喜事年年有,因此也就总有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事发生。 由此,笔者想起1988年我儿子结婚的一件事。当时,我邀请我的小学老师徐雪映同志参加儿子的婚礼,她马上问我: “是‘客请’呢还是‘请客’?”我一时被问住,不知是什么意思。正犹豫间,她解释道:“所谓‘客请’,凡是参加婚礼的人家,你都要收礼金,实际上是客人拿钱吃自己的。所谓‘请客’就是你邀请的客人赴宴,不收礼金。”我听她一解释,回想这几年来,我的小师弟、小师妹(徐老师的儿子、女儿)结婚,他们邀请许多学生和客人,但都不收礼金的。有的客人在席间拿出礼金或贵重礼品,也都被他们一一婉言谢绝。 我说:“当然向老师学习,只请客,不收礼。”她笑了,说:“对了,这样,将来你可省去许多麻烦。” 于是,我赶快打电话给亲戚和朋友,再三申明我的主张:“只请赴宴不收礼。” 在儿子结婚的当天,来客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拥护派”,他们一见我的面,就大声地说:“这个办法好,这个办法好!”第二种是“观潮派”,他们把礼金带来了,席间也被我好说歹说退掉了。 回想这十多年来,结婚的“人情”,也是随行就市,逐步攀涨。开始一份人情三五十元,后来发展到一二百元,现在一般的行情要500元到1000元了,甚至更多。但这些都与我无关。同意我主张的人们,现在办喜事请我赴宴,当然也不要我送礼的了。 今天看来,当年儿子结婚不收礼的办法真好:正如我老师所说的,省去许多麻烦,这也是移风易俗的好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