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见南山 赵丽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名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诗,似乎很平常,诗人在家门东面的篱笆下俯身采一朵野菊花,抬起头来,无意中看到了远方的山峰。诗中没有深入细腻的描绘,也没有夸张的形容,只有“悠然”两字,是对诗中人情状的描写。为什么这两句诗使那么多人心生共鸣?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引用这两句诗,表达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一种超然宁静的精神状态。 这两句诗出自陶渊明组诗《饮酒》,这组诗,共二十首,“采菊东篱下”,只是其中一首,全诗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是一个拒绝了尘世烦扰的乡间隐士,这首诗,是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此诗的前面四句,很有意思。诗人“结庐”隐居的地方,是在“人境”,并非世外桃源,却听不见车马喧闹,这怎么可能?诗人自问自答,答案是:“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精神上远离了人间喧嚣倾轧,周围的环境自会变得清静。接下来,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这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情景的生动描绘。一个采花的动作,一次无意的遥望,表现出人和风景之间最自然交流,“悠然”两字,显然是点睛之墨,诗人的神态、心情,都被烘托了出来。苏东坡曾这样评论这两句诗:“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再下面两句,是对南山风景的进一步描绘,晚霞如锦,飞鸟投林,一派宁静优美和安谧,这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最后两句,意味深长。“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真意是什么?那必定是深奥博大的人生哲理,穷极宇宙人寰,然而诗人却没有说出答案,只有无声的“忘言”,留给读者无限阔大的想象空间。这两句诗,使我想起泰戈尔《飞鸟集》的句子:“小道理可以用文字说明,大道理只有沉默”。 陶渊明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有人评断,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没有一个诗人的成就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从对后代的影响来看,这样的评价并不为过。他写了大量的田园诗,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劳动者的亲近,那种淡泊真实,情景交融,在古代诗人中难有人与之比肩。他的《桃花源诗并记》,描绘了一个脱离尘世喧嚣的人间乌托邦,那种对理想的追寻和沉浸,至今仍让人神往。在喧嚣的时代,读一下陶渊明的诗,可以使人沉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