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智
 第A16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天天搜楼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2007年10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魅力瓷屋

钱汉东


  天津有一座洋溢着欧洲风情的法式小洋楼,经过商界“奇才”张连志四年精心打磨,如今华丽“变身”,披上由古代瓷片织成的“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堪称一绝,成为津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赢得海内外游人驻足观望。

  认识“瓷屋”主人、古文物收藏家张连志先生,纯属偶然。张连志对古陶瓷情有独钟。三年前,拙作《寻访中华名窑》出版,他得到后,竟然一口气读至凌晨四点半,并想方设法找到我的手机号码,给我发了长长的信息,告诉我他正在建造一坐“瓷屋”。有如此执著而充满激情的读者和知音,让我大为感动。前月,在连志兄陪同下,我实地考察了这座“瓷屋”

  “瓷屋”位于和平区赤峰道上,地处繁华闹市区,张学良将军的府邸离它一步之遥。“瓷屋”的面积近4000平方米,顶部用数十万块古瓷片镶贴成一条长达768米的 “龙”的浮雕,仰望那条横空出世的长龙,只见四周祥云缭绕,最显眼的是其中刻意拼出的china醒目图案。陶瓷情,中国心,站在那里,我能感受到“瓷屋”主人心中荡漾着的崇敬和自豪。

  高大的洋楼,上上下下全都贴满了碎瓷片,宋、元、明、清时期的各个窑口瓷片,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别有一番风情。更让人叫绝的是,屋内墙上挂着的,竟然都是工匠师傅们用古瓷片拼贴成的古今中外的名人字画。仔细观来,墙壁上挂有各个朝代书画大师的代表作,如唐代《五牛图》、宋代《古木怪石图》、元代《鹰松图》等,每层楼都有四至五幅不等,从米芾到徐悲鸿,从《捣练图》到《蒙娜丽莎》,不一而足。 “瓷屋”的围墙被称之为“平安墙”,“平”取谐音“瓶”而来。因为这围墙是由整整635个民国和晚清时期的古瓷瓶垒砌串联而成的,看上去气势非凡。

  为装饰这座“瓷屋”,主人已用掉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和二十多吨水晶石与玛瑙,近百只瓷猫枕,三百多个年代不等、大小不一的石狮子等。独特的创意,巨大的投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正如主人告诉我的,只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爱。

  张连志说,他从小就喜欢古文物,家里的青花瓶、老式木椅等,都让他爱不释手。而建造“瓷房子”的灵感,直接来自于当年他自己创建的天津首家私人博物馆——华蕴博物馆。华蕴博物馆有一面古瓷碎片镶嵌的墙,这面墙在2002年时曾赢得了来津的各国财长的好评。为了让世人进一步认识中国瓷器,向世界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张连志有了装饰瓷屋的念头。在这一点上,我与张连志的想法一致,于是我们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置身云翻水逝、潮涨潮落的现代社会,面临商海钱浪和物欲世界与日俱增的重重诱惑,我常想,我们虽不敢奢望像古人那样,身处忧患困穷仍不求显达,但人总要为自己的国家做点力所能及之事。瓷器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信息,每一件瓷器都凝聚着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现在,张连志的“瓷屋”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亲手摸一摸古瓷,手抚心悟,品品它的“瓷光釉色”,掂掂它的“胎骨”分量,看看她的温润细腻,难道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陶瓷文化的传播吗!

  我为瓷屋赞叹,更为张连志的作为叫好。近日,我应邀挥毫为之题写了匾额——“中华瓷屋”,以示恭贺。愿大家都能领略瓷屋的魅力,领略中国瓷器的魅力!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