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阳光特奥
 第A04版:阳光特奥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特刊
 第A16版:连 载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音乐舞蹈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09版:求职
 第B10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B11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1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3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14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15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16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17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1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 音

郭树清


  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最难以忘怀的恐怕就是跟随了你一辈子的乡音,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名句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在我看来,乡音是一条长长的心路,一辈子也走不到尽头;乡音是一棵迎风而立的老树,一辈子也不会枯萎;乡音是一抹故乡的胎记,一辈子也不会褪变。难忘的乡音是一杯从乡土里释放的芳香,沁腹醉心,一辈子都在演绎醇醇的乡情。

  俗话说,远离家乡不忘本。故而,当一个人远离家乡,听不到乡音时,内心便会无比落寞,思乡切切之情油然而生。当年,我们这些适龄青年,满腔热血,应征离开家乡崇明岛,来到北国边陲入伍当兵。军营里的战友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普通话成了大家的共同语言。军队是个大家庭,不允许存在“小团体”现象,如果老乡们凑在一起讲家乡话,旁人便会投来异样的目光,有时候还会误解为在说人家坏话或非议什么的。因此,我们几个一起入伍的老乡为了顾全大局,平时只能忍着不说家乡话,只有待到星期天或节假日出营地才敢放言乡音;有时,须到附近的公园里,或到海边、郊外的僻静处,说它个痛痛快快,以解唇舌乡谈之渴,聊且排遣乡愁。

  记得有一年春节,来自家乡崇明的一位母亲探望儿子,连队的战友们结伴前去问候看望,我们这位做儿子的老乡,也只得用普通话跟老母亲交谈。这位从未出过远门,不懂普通话的母亲,怎么也搞不清儿子的“外国”话,要不是我们几个老乡事后为其解释缘由,恐怕这位远道而来的母亲还以为儿子当了几年兵,看不起她这个农家妇了。

  那时候,最渴望的是回乡探亲,只要船抵公平路码头后,再乘上开往吴淞码头的公共汽车,一路上就会时不时地听到久违而又亲切的家乡话了。等车到吴淞码头,登上开往崇明岛的客轮,那满船“装载”的都是清一色的乡音,此起彼伏,我则耳熟能详。这个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与乡亲们唠起家常,回忆起往日岁月,那简直是像干涸的水井注入了一股新鲜活水的感觉:酣畅、满足、眷恋……真是“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使我百感交集,激动万分。

  如今,离开家乡,生活在城市已有几十年,家乡话听得少了,所有的事物也都在改变,但总改变不了我对家乡缱绻缠绵之情,心中永远留存着那个挥之不去的浓浓的思乡情结——温柔的乡音,是一枚洁白的蚕茧,只要抽出一缕,就抽不完理不断;温柔的乡音,是一枝嫩生的莲藕,任意折断,总是连着绵绵的长丝;温柔的乡音,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埋进思念的热土,总会生根,发芽,开出鲜灵的望乡之花……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