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维也纳 钱世锦 |
当飞机朝维也纳机场下降时,机舱内立即响起了熟悉动人的《蓝色多瑙河》旋律。尽管这座著名的音乐之都那几天也有近29摄氏度的最高气温,但与离上海前每天三十八九摄氏度的高温相比,进入被森林包围着的城市里还是颇感凉爽了许多。 思南路老家邻居的第三代孩子,曾与儿子同上幼儿园和小学的白琳来接我。她随父母移居奥地利时只有8岁,现在已结婚成家。 白琳继承了她跳芭蕾舞父母的基因,身材苗条,非常中国化地梳着一条当下十分罕见的长辫子。她告诉我,夏日的维也纳几乎半个城市的人都去休假了,或去海边、或往森林。“度假对他们来讲似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大概颇有些“围城”的意思吧,相对空荡的马路上却充塞着世界各地“冲”到维也纳来的旅游者。 位于市中心的维也纳城市公园因为有一座著名的约翰·斯特劳斯拉小提琴的金色雕塑而驰名世界,我当然要去一睹为快。正在照相时,忽然发现附近散有好几个身穿莫扎特时代衣裤、头戴假发的小伙子或姑娘在兜售音乐会票子,说公园在当年斯特劳斯乐队表演的地方夜晚有名为“斯特劳斯乐团”的演出。后来,到金色大厅外边也发现类似的情景,不过向你介绍的是自称“维也纳莫扎特乐团”晚上在这个已被中国人民所熟知的大厅内有演出。白琳相当内行地告诉我:“所有这些乐团都是为了适应夏季旅游客人而组织的!”维也纳著名乐团和歌剧院的演出季每年的7月初就先后结束了,于是一些随夏日而建的乐团应运而生,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我询问了票价,好像不便宜,最低39欧元,最高79欧元,相当于人民币近八百元。为进一次金色大厅,我即刻买了一张48欧元的中档票,座位在二楼第四排,相当简陋的木质椅子。音乐会节目不外乎是斯特劳斯的圆舞曲或莫扎特的歌剧选段。乐团只二十多人,衣着装饰全部模仿18世纪欧洲宫廷的样式,倒还吸引了不少观众,只是场内总有人照相和走动,台上两侧也坐有观众,乐曲中间老有个小女孩从乐团的背后从右边跑到左边,观众倒是忍耐,反正看的是一场旅游秀,要求也不能太高吧! 第二天,中国驻维也纳大使馆文化参赞贾建新先生请客,席上惊喜地发现老朋友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侯湘华也在座,她是从巴黎开了12小时的车到维也纳的。好在大家都不是公干,所以言谈甚欢,并一再提到近年来不少中国演出团体或个人“自费”到金色大厅开音乐会的事。贾参赞相当了解情况:“对方只要你付2万欧元租场费,便可把大厅借给你。如果还要作电视转播,那另外还得付钱。至于节目好坏、艺术质量高低人家是不管的!票子则基本委托当地华侨派送!”白琳讲她爸爸老是接到这样的任务,到后来就有些烦和怕。说实在的,“除了少数几场音乐会外,余下的大多口碑影响都不好!”甚至说到有某歌星在那儿开演唱会时,家人为了祈求演出成功,执意要在大堂内烧香,被工作人员以禁止明火为由请了出去。人家不肯罢休坚持在厅外打拱作揖。“现在维也纳专业的乐团一般都安排到维也纳音乐厅去演出。”白琳告诉我。然后她打电话联系一个朋友得知那儿正在进行夏季整修,也没有所谓的旅游节目表演,但我们还是决定去看看。确实,大厅内的所有座椅已全部移走,工人们正在对地板作大规模的修补和上蜡。周围则是一片吸尘器的呼呼声。整座音乐厅面积比金色大厅大,除了中央厅外还设有几个以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音乐家命名的中厅或小厅。音乐厅07-08演出季的节目已排定,从今年9月26日至明年6月22日,几乎天天有音乐会,而且名家、名团及各种形式组合的音乐会琳琅满目。真正是展示了维也纳音乐之都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