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阳光特奥
 第A06版:阳光特奥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 广 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上年轻人饮食新观念让长辈耳目一新——
出门吃饭 先上网查餐馆

皇甫萍


  节日里,“吃”总是重头戏,这个黄金周也不例外。不过如今的年轻人,正有意摆脱节庆饮食“浓油赤酱”的老黄历。本报“秋令热线”这几天接到不少年轻读者来电,讲述他们节日里的新吃法、新创意。

  网上查口碑 吃前做功课 

  “节日里,出了门再找饭店太迟了!”在IT公司上班的蔡先生,有个号称“美食掌门人”的女友。长假里,小蔡跟女友学了一招:在一家人出门吃饭前,先上网找饭店、查口碑,对口味、性价比等多方“考察”,然后至少提前半天订位。“以前长假出去吃饭,常常是到了市中心却不知吃啥好,找到饭店又发现人满为患,不等半小时根本上不了桌”。今年国庆,小蔡未雨绸缪,把家中亲友的几顿团聚饭安排得很妥帖。

  饭店开得越多,越不知道吃什么好;每逢长假还处处满座,找不到地方吃饭。当多数人处于这样的困惑中时,沪上一部分年轻人做足吃前功课——出门前,先上网找一圈,从饭店、菜式、环境、价格到电话、营业时间,网上应有尽有。深谙此道的朱小姐得意地说:“我每到一个饭店吃饭,不用花时间点菜,只把早就写好的点菜单交给服务生。有些服务员也见怪不怪啦,因为饭店经常出现我这样的专业吃客。”

  80后新主妇 掌勺新家宴 

  长假里,一家老老少少团聚的家宴不可少。“以往总是妈妈忙里忙外做‘买汏烧’,今年不同了。”1983年出生的任小姐来电说,今年她刚结婚做了新主妇,国庆长假,夫家娘家要聚在一起吃个便饭,任小姐主动承揽起掌勺的重任。平时不常烧菜的她动足了心思,先配好菜单,再去菜场超市选原料,8冷碟6热菜弄得像模像样,基本照顾到了双方家人的口味。最后端上“王牌”——秋季的时令菜扁尖老鸭汤,外加每人一只大闸蟹。虽然菜式不多,但大家都吃得舒服。

  任小姐告诉记者,以往妈妈烧的菜,有时候嫌浓油赤酱太腻。这回自己掌勺,特地玩了点新花样:为避免浪费,冷菜量少点不碍事,因为长假里往往大吃大喝,少吃一点反而舒服;为吃出健康,热菜避免重油,还设计几个偏素一点的创新菜式,低脂沙拉、芦笋扒冬瓜和芹菜鱼丝,既清淡又吊胃口,结果双方家长都评价不错。

  帮酒肉老爸 改饮食观念 

  30岁的蒋先生来电说,今年国庆长假,他的主要任务是改变老爸的饮食老观念。他老爸年近六十,仗着身体硬朗,平时饮食不怎么节制,最喜欢吃红烧蹄髈,还喜欢喝酒。以往每逢节日家人相聚,老爸开心,更喜欢弄上一大桌菜,大鱼大肉,无酒不欢。

  这个长假,蒋先生和妻子主动揽下烧菜任务——每顿像平时一样四菜一汤,红烧肉不见了,代之以家庭小炒;宫保鸡丁也退场了,新上台的是清蒸白丝鱼。由于顿顿翻新,老爸感觉不错。为了让老爸少喝点酒,蒋先生带他一起去喝茶,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安吉白茶、云南普洱,茶汤氤氲下,老爸忽然找到了新乐趣,当晚酒也没喝。

  蒋先生说,老一辈的习惯、观念的确很难改变。但你让他去感受了、亲身体味了,情况就会不一样。

  本报记者 皇甫萍

  (欢迎拨打10000秋令热线)

  评论 071008102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