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2007年10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歪打正着找到乳腺癌治疗方法

张天锡


  1956年夏的一天,我刚升任普外科主治医师不久,傅培彬教授找到我谈话,希望我能填补大外科系统神经外科专业的空白。我当时表示自己对神经方面一无所知。一个星期后, 傅培彬亲自带我去华山医院史玉泉主任前拜师学艺,为期一年。1957年夏,我学成归来,回到原广慈医院普外科,兼职神经外科工作。

  女性乳腺癌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上世纪50年代,外科医师在为病人施行根治术的同时,盛行双侧卵巢摘除术,以消除雌激素的来源。但往往在三个月后, 肾上腺取代了卵巢的功能,之前所取得的疗效便渐渐失去。后来,医生们又试着采取双侧肾上腺摘除术,但又因为腹膜后迷走肾上腺组织的增生而仅奏效3~6个月。当时,垂体全切除术在国外已有报道,而对于摘除内分泌“司令部”这个工作,国内尚无人敢闯禁区。我当时想到了可以尝试对患者施行垂体全切除术,但又对这种新方法心存疑虑。此时,傅培彬教授在听取了我的建议后,慎重考虑,决定支持我,有了他的首肯和鼓励, 1958年,我第一次对乳腺癌患者施行了垂体全切除术。术后第二天,患者反映疼痛感竟然消失了,意外的成功使我信心倍增。

  患者越来越多,我们医生都应付不过来了。这时,傅培彬教授又做出了明智的决定,要求神经科成立了一个专病(晚期乳腺癌)门诊,如此,我们终于解决了患者就医难、住院难的问题。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在内分泌激素替代治疗下,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疗效异常之好。有一位患者术后存活长达10年之久;另一位患者原先的复发肿块达30×25厘米之巨,术后竟完全消散……

  1959年冬,我代表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出席天津市举办的解放后首届全国肿瘤学术会议,在会上,我作了垂体全切除术治疗乳腺癌的报告,引起了国内学界的极大兴趣。随后,新华社、《解放日报》等媒体纷纷对此予以报道。上世纪80年代初, 我们通过上海市新药站引进国外抗乳腺癌口服新药——三苯氧胺(它莫西芬),这是一种乳腺癌受体竞争性抑制剂,能使雌激素在体内失效,这才取代了垂体手术。(作者为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明请读一篇《关于我“诞生”的小故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