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 两位老师留住了两个班的生源 王蔚 |
本报讯 (记者 王蔚)部分家长对教育的意见,很大一部分在于校际之间的差距过大,让孩子对口入学就怕师资质量不尽如人意。如今,这种现象在长宁区大为改观,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都愿意在任何一所中学和谐地学习、和谐地成长。据今秋开学后的初步统计,长宁区出现了“两少两多”的喜人景象:择校生明显少了,原本比较普通的中学一下子多出了不少“名师”;对师资水平提出批评的学生与家长大大减少了,相反由于优质师资分布更趋均衡,使得更多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 高级教师全区流动 在长宁区,学校与老百姓之间出现的和谐变化,正是得益于市教委最近在该区试点推行的“中学高级教师刚性流动”政策。以往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家长热衷于择校,皆因学校之间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归根结底表现为教师水平的高低。长期以来,好学校往往聚集着最多的优秀教师资源。如何让这些教师合理配置到相对薄弱的学校,从而使区域内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得以均衡,是长宁区率先突破体制壁垒,啃起“硬骨头”的出发点。32名今年初新评的中学高级教师成为首批“刚性流动教师”,他们离开任职多年的优质学校,与区域内14所相对薄弱的初中建立起新的人事关系。 学生高兴家长放心 延安初级中学本学期一下子输出了6名高级教师。程钰老师原来是教物理竞赛班的,这次流动到了长宁中学后,很快她上的课就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流动到名不见经传的新古北中学任教的叶奕老师说:“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进哪所学校,遇到的都是最棒的教师,享受着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区里让我们奔赴更需要的地方,既是信任,也是压了一副新担子。”新光中学校长赵惠勤没有想到,两位高级教师加盟这所区域内的“托底”学校后,不仅提升了学科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而且竟留住了近两个班的生源,家长们说:“冲着这两位老师,我们放心把孩子交给这所学校。” 均衡配置优质资源 实施高级教师区域统筹,以“刚性流动”的方式实现教育人才区域共享,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得以合理、均衡配置,作为试点区的长宁区率先迈出了这一步。“十一五”期间,全区初中各校的中学高级教师比例要由目前的11.5%增加到近20%,所有小学的中学高级教师比例要达到近10%左右。区教育局局长王小柳说,5年内将打破优秀教师“一校所有”,使得区内所有初中和一半以上的小学均拥有学科带头人,基本实现区域教育人力资源优质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