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专版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上海人家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 职场动态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华隽永:王明明印象

万峻池


  初识王明明的作品,我的直觉是他的画与众不同:有别于北京的同道,不同于人物画发达地区苏、浙、粤、陕诸家的创作定式,也有异于海派笔墨精良、风格多样难掩商品化的甜熟,突破程式束缚,摆脱功利短视,追求高华隽永的境界,保持着状物寄情、文以载道的独特品格。

  年仅29岁就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王明明,曾求教于吴作人、李苦禅、蒋兆和、刘凌沧、卢沉、周思聪等名家。上世纪70年代初,他的国画、版画、连环画作品就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一路行来,可谓顺风顺水,但他并不满足。他倾尽心力研究晋唐宋元诸家名作,又从近现代名家作品中汲取营养,潜心探索意笔人物画的新技法、新境界。至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他的艺术得到第二次升华,为拓宽当代人物画创作的新观念、新技法做出了贡献。

  在与王明明的对话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支撑他不断履新的“铁线金丝”,线条细劲、遒练、短促,很有力度;曲折、涩行、松秀,不乏韧劲;勾勒擦皴,转换自如,一气呵成,富于变化、浓淡、枯湿、刚柔、虚实、徐疾、顿挫,得心应手,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较之传统的“十八描”更为轻松、随意,不露凿痕,水到渠成,与时下一味涂鸦、粗制滥造的积习大相径庭。

  在维护和保持笔墨语言的传统文人画的高雅格调与情趣基础上,王明明关注中国画语言的时代性,开拓它的表现题材,丰富了它的表现能力。《连年有余图》,他将渔家女略作夸张变形,微赭色的肌肤是海风频吹、日晒雨淋所致,健康不失秀丽,线条细劲简洁富有弹性,服饰、渔网、鲜鱼作了拓印处理,质感强烈,有水印木刻的独特韵味。

  王明明的古装人物,摒弃了程式化、脸谱化,着意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心理活动,使人物在画面中“立”起来和“活”起来。王明明着力刻画的一代名士苏东坡豪放、率真、豁达,在《东坡闲居图》(见图)里,苏东坡一身清气,悠闲自得,似乎在推敲新词的遣词造句、格调意境。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