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专版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 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阳光特奥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阳光特奥
 第A22版:阳光特奥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专版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 广 告
 第B23版: 广 告
 第B24版: 广 告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人都有奖 颁奖没差错
——特奥会举重比赛“颁奖处”侧记
陆晓峰 江跃中


  “特奥会举重比赛运动员比较多,级别也多,人人都有奖,颁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能有丝毫差错,因此,我们特别成立了独立的‘颁奖处’,确保万无一失。”昨天, 特奥会举重比赛“颁奖处”总协调周荣坤,向记者介绍了举重比赛颁奖的“内幕”。

  与一般举重比赛不同的是,特奥比赛除了颁发金、银、铜牌以外,对4至8名也颁奖,对没有完成比赛的运动员,还设了参与奖。“毕竟特奥运动员比较特殊,应该以鼓励为主。”周荣坤这样对记者说,“不过,这样一来的话,又增大了我们的工作量,名次不能错,每个运动员都要拿到对应的奖牌,我们的工作要特别细。”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令“颁奖处”头痛的问题。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之前,都会报上自己的体重,好让组委会安排其比赛级别,但是往往他们在赛前称重时又会重1至2公斤,这就需要马上调整他们的比赛组别,这样一来,就完全打乱了原先的安排。周荣坤对此也深有感触,“我们最怕的就是运动员参赛组别临时发生变化,原先的安排完全乱了,很多时候需要我们马上去领取所需的奖牌和绶带。”

  举重比赛“颁奖处”有20多人,包括周荣坤在内有3位已经退休的老同志,其中年纪最大的是72岁的沈树仁。沈老先生为了这次特奥,不顾年事已高,坚持要来。

  让大家欣慰的是,在已经结束的比赛中,没有发错过一枚奖牌和一根绶带,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颁奖处”这支默默无闻的小团队。

  通 讯 员 陆晓峰      

  本报记者 江跃中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