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专版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 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阳光特奥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阳光特奥
 第A22版:阳光特奥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生活之友·居家有道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专版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 广 告
 第B23版: 广 告
 第B24版: 广 告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舞台 十个日夜 无数笑脸 无限真情
特奥会感动留在上海留在人们心里
陶邢莹  

  特奥铅球比赛运动员奋力一掷   本报记者 彭幼龙 摄

  1个舞台,10个日夜,无数笑脸,无尽真情。特奥会即将闭幕,但展现快乐、激情、友谊的一个个感动瞬间留在了上海,印刻在了人们心里。

  凯  旋

  “德里克,我可以和你合影吗?”昨天,来自爱尔兰的德里克·凯利成为宝宸体育馆最闪亮的运动员,志愿者争相与他合影。大家摸摸他的脸蛋,勾着他的肩膀,如众星捧月般高呼他的名字。德里克凯旋,他取得了羽毛球比赛2金1铜的好成绩。

  昨天的男单决赛,德里克以2比0完胜对手。对手站网前,德里克把球打到远处;对手站底线附近,德里克就吊球。更绝的是,德里克发出好球之后,潇洒地转圈360度,引来观众鼓掌惊呼,“帅呆了!”

  站在领奖台上,德里克唱起摇滚歌曲,挥舞起双手,“大家一起来。”他扭动胖胖的腰肢,眼眶溢出了泪水。在特奥会上,德里克星味十足地秀了一把,这是一个美好的记忆。

  团  聚

  素不相识的人们,聚在一起相互鼓励。“Aussie(澳大利亚简称),Aussie, 哦耶!”在高点保龄球馆,气势庞大的澳大利亚后援团很惹眼,他们戴着黄色和绿色的假发套,手里拿着竖起食指的充气手套(代表第一名)。他们是参加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及其家长,来自不同城市,3周前,才刚刚与保龄球运动员相识。

  3年未见的家人,在这个舞台上团圆。艾特肯家的5个孩子生活在英国,与澳大利亚运动员、叔叔汤姆3年没有见面,外婆吉尔打趣说:“孩子们做了一周的澳大利亚人,给汤姆巨大的支持。”5岁的马克思和凯瑟是一对龙凤胎,他们站在凳子上,又叫又跳。11岁的罗伯特和詹姆斯是双胞胎兄弟,吹口哨鼓劲。12岁的女孩乔治亚爱跳舞,扭着腰鼓动大家一起来。

  珍  惜

  印度女孩马杜里卡的最后一场羽毛球比赛结束了,她不愿放下球拍,转过身央求教练:“我还想再打一场。回去后,就没有那么多朋友陪我打球了。” 比赛中,每打一个球,裁判都要提醒马杜里卡的发球位置。对手的界外球,她会去接;已经落地的球,她也要接。赢不赢没关系,马杜里卡珍惜在特奥会上快乐打球的每一分每一秒。

  继光学院的志愿者小美拿着一张写有“永结同心”字样的红色贺卡,请各国特奥运动员签名留言,她要将贺卡送给即将结婚的表哥。“这份礼物拿钱换不来,包含特奥运动员积极向上的精神。”

  本报记者 陶邢莹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