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群众打官司不再难 今年以来本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460余件 郑裕利 施妍萍 |
本报讯(记者 郑裕利 通讯员施妍萍)“打官司难”,曾是本市困难群众面临的一项民生问题,如今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据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关明泉昨天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群众来访和电话咨询15万余人次,办案5460余件,法律援助已成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保障手段。 近年来,本市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大了法律援助的力度,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让更多的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本市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法律援助的“门槛”。针对困难群众在现实中遭受侵害侵权较多的情况,本市在原来法律援助申请受理案件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劳动争议、事故(工伤、交通、医疗)损害、家庭暴力等案件类型,扩大了法律援助的范围。 据市法律援助中心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本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的2180余件法律援助民事案件中,劳动争议案件约占42%,损害赔偿案件约占26%,赡养抚养扶养案件占11%,分列前三位。通过降低法律援助的“门槛”和扩大范围,使这些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困难群众可以通过法律援助来“打官司”,进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开展法律援助的过程中,本市始终将农民工列为援助的主要对象之一。市法律援助中心推出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的专项举措,区县法律援助中心或与工会、建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或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文件,解决农民工的事实用工关系和工伤认定等难题。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共为农民工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约1200余件,为农民工讨回劳务费、工伤赔偿金等逾1000万元。 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关明泉昨天介绍,为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本市近期将着手建立市和区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协作办案机制,并推广法律援助联络点进村、进居委的做法,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加方便和直接的法律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