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法治视窗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地产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悖常理?

唐 宁


  前晚下班刚到家,有人来敲门,说我的证件夹在他朋友手里。我赶紧翻找,才发现手提包里的证件夹不见了。这才记起乘地铁时,好像被撞过一下。来人留下了他朋友的手机号码及大名张荣会。

  我和张荣会在中山北路地铁站接上了头,她是个身材高挑,长得挺秀气的女子。她说在地铁站等车,发现有形迹可疑的人把证件夹丢在了凳子上,就照着身份证上的地址,委托住在附近的朋友上门通知我。

  证件夹如此神速地回归,我的心情像坐了趟过山车,很想酬谢她。她正色道:“这就没意思了。”仿佛亵渎了她的善意,我汗颜。

  张荣会告诉我,她从安徽来沪打工9年了,在徐家汇附近的一家医药用品公司上班,在上海结的婚,丈夫是江苏人,有个小男孩,租房过日子。她说这已是第二次在地铁站捡到别人的证件了,上回的失主在宁波,为此她打了不少电话。我深为她的善良与美好感动,但只能给她留下一句笨拙的祝福:“好人有好报。”

  张荣会叫朋友传话给我,朋友怕被误会是他偷的,张荣会做了工作,朋友才肯帮忙。我把这段奇遇告诉别人,有人问我有没想过遭遇敲诈。我说,其实该担心的倒是张荣会呢!最近南京有位青年把跌跤老太送进医院却惹上官司,因为他没有在老太家人赶到后自行离开,还陪着上了医院。法庭判其“行为与常理相悖”,认定他为肇事者,须赔偿医药费4万多元。这判决触发了网上公愤:“以后还能做好人吗?”

  我得庆幸是张荣会,而不是那名法官捡到了我的证件,否则我现在一定在为挂失和补办奔忙。我也感激张荣会缺一份“防人之心”,因为以那名法官的逻辑,她就该把我的证件扔到垃圾筒去。问题是,如果法官的逻辑真的成了“常理”,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信任和同情,我们的社会有什么公德可言?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