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法治视窗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阳光特奥
 第A18版:阳光特奥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投资理财
 第A22版:股市分析
 第A23版:职场方圆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A2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9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地产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天天搜楼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人“口头遗嘱”赠款保姆
虽有多名证人但因无书面证据而未获承认
金文斌 洪彬 袁玮

绍波 图

  来自安徽的保姆陈翠玉11年来勤勤恳恳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刘家夫妇。为了报答服侍之恩,刘老伯去世前以“口头遗嘱”方式承诺赠予陈翠玉11万元。然而,两位老人相继离世后,先是刘家子女不承认“口头遗嘱”,后又怀疑保姆偷了刘家的钱财。陈翠玉为此将刘家子女告上长宁区法院。尽管最终11万元因无书面证据而没有拿到,但陈翠玉赢得了比金钱更可贵的尊重。

  保姆11年悉心照料

  12年前,在中学当老师的宋华因为脑溢血突然瘫痪在床,经人介绍,陈翠玉走进了刘民峰、宋华的家,那年她才30岁。2005年,陈翠玉默默侍奉瘫痪老人10年的故事被记者发掘,她不但上了报纸、广播,还成为社区里的名人。“这10年来,上厕所、洗澡、外出,宋华70多公斤的身子都由陈翠玉背来背去,平时喂饭、穿衣、剪指甲、端屎端尿,小陈像对亲生母亲一样。老人儿子迁新居,也是她背下楼送上车。下楼时病人双腿都是直的,陈翠玉就背着她,一手拉楼梯扶手,一手托身子,一步步倒着走下4楼。”当时的报纸上,留下了这样的报道。

  老人离世引发纠纷

  2006年1月和3月,两位老人相继离世。然而陈翠玉没有想到,两位老人的骨灰还没有下葬,她就被老人的子女拉进了派出所。老人的儿子刘平说,父亲平日里存放贵重物品的一个五斗橱有被翻动过的痕迹,而且存折里的钱也全部被提空了。刘平姐弟认为,父亲当时病重住院,不可能不准备一些现金,由于家中没有其他人,唯一可以怀疑的就是保姆了。由于只是猜测,最终此事并未立案。

  此时的陈翠玉思前想后,给刘民峰的堂兄刘峥打了一个电话。然而刘峥的介入并没能缓和双方的关系。刘平说他了解到父亲有一张工资卡,通过调查交易记录发现有3万多元在父亲去世后被提走了。而银行的录像显示,提钱的正是陈翠玉。刘峥却证明说,这是老人许诺给陈翠玉的。“刘民峰生前将存折的密码告诉了陈翠玉,又把存折交给我保管,并交代在他去世后把存折交给陈,由她取走3万元。”

  口头遗嘱赠11万元

  就在刘平姐弟怀疑父亲的钱财被保姆侵占时,刘峥和刘民峰的外甥以遗嘱执行人的身份,拿出了刘民峰夫妇生前立的两份遗嘱。宋华在第一份遗嘱中表示,死后财产全都给丈夫刘民峰;第二份遗嘱中,刘民峰表示,去世后财产全部给儿子刘平,刘平需拿出3万元给陈翠玉。刘峥又称还有第三份口头遗嘱,其中有一项内容是关于陈翠玉的:补偿保姆每年1万元,共11万元。对于这份遗嘱,刘平完全不能接受:“我根本不承认有这份口头遗嘱。”

  开庭当天,十几位白发老者到庭,他们都是刘民峰的老同学、老同事,来为陈翠玉作证。这些老人描述了同样一个事实:刘民峰不止一次表示,保姆陈翠玉尽心竭力服侍他们11年,却拿着微薄的工资,他决定按照1年1万元的标准,在身后从遗产中分出一笔补偿款,好让陈翠玉不用为生计发愁。

  虽然证人众多,然而由于许多关键事实没有留下书面证据,对真相的探寻随着刘家老人的故去变得异常困难。最终,这11万元并没有获得法院支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通讯员 金文斌 洪彬

  本报记者 袁玮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