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人家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专版
 第B06版:证券 · 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0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好是坏要开出来看”
——病中杂记之一
蒋丽萍


  一向健康的我,体检时肚子里发现了一只瘤,专业术语叫“包块”。

  作协人事处的小李打电话来叮嘱:一定要到专科医院去好好复查。本来还想延宕些时间的,被领导部门这么一催促,隐隐觉得事情不妙,当天就去挂号了。

  看专家门诊的是位女医生。检查之后她说:目前看来是良性的——我很高兴——可她立即加了一句:不过,是好是坏要开出来看的。

  那天从医院回来,经过好几家服装店。本来,只要有机会逛马路,服装店是我最喜欢驻足观看的。我喜欢了解时尚的变化,喜欢看那些式样新潮、做工精细的衣裳,并且在欣赏的时候,想象着如果这衣裳穿在自己身上会有什么效果。看到激动时,也会头脑发热不假思索地买下来。可这一次,我对于服装店没有多看一眼,下意识里,似乎觉得这些东西对于我,都是不必要的了。

  脑子里,医生的话挥之不去。

  不知怎么的,想到了萧红临死前的一句话:留下半部红楼……目前手上正在撰写一部有关1957年的人物的传记,资料搜集花了我们十多年时间,去年下半年动笔至今,举步维艰,只得八万字。私心是要把中国知识分子和时代的关系讲清楚,可不知道要把这个想法实施于一部传记中有多难。一向以来,就有朋友说我做事不走捷径,有时甚至是放弃优势,专拣难啃的骨头啃,得不偿失。可我觉得生命悠长,做成一件难的事,比做成十件容易的事要有意思得多。

  可现在,似乎大限来临,这半部(还不到)传记怎么办?前些日子读到一篇文章,说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晚年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已经没有什么可死的了——意思是作为作家,她已经写完了她要写的一切。能够这样说话的作家,应该是最幸福的啦。

  可我呢?除了手上正在写的,还有许多东西没有写出来。这么多年来,哪一天不是在对于写作的思考中度过的?积累了那么多的资料和感悟,读了那么多的书,不就是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来么?这个时候想到萧红,想到她在三十出头的年华,就把绝世的才情付与了虚空,情绪真是有些凄切了……

  还有家庭。

  父母已经去世。当时觉得他们还不算高寿,现在反而有些庆幸了。儿子读大三,应该不算小了。可哪一个母亲不是处处觉得孩子不够成熟,顶好帮他一辈子!

  可现在……

  我要是沿着这个路数想下去,不等“打开”,就先把自己吓个半死了,何苦来?所以,等到一众朋友都来慰问我之前,我已经把

  自己摆平了。

  在等待手术的日子里,我的生活没有变动。晨练,写作,读书;陪海外回来的老同学看戏、会友;例行的京剧票房活动也一次没拉下。

  我想,我不能被那个“未知数”左右。我应该做的就是抓紧当下的每一分钟。再说,听到你身体里有隐患,家人已经担心,你若先乱了方寸,情势就会一败涂地——我不喜欢那种过于感伤和混乱的局面。一点都不喜欢。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