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慈”到“瑞金” 汪敏 |
| ||
| ||
|
法租界上的广慈医院 二十世纪初,天主教江南教区主教姚宗李(法籍)为了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在上海法租界金神甫路(今瑞金二路)东侧购买了165亩土地,用于开办医院。1906年开始筹建,首期工程建造了四幢2层西式砖木结构房,一幢供修女用,一幢供职工用,两幢供病人用。病房下层设40张病床,分布于各室;2楼为特别室,设病床15张。姚宗李将医院委托天主教仁爱会管理。1907年10月13日举行了开院典礼,取名“广慈医院”,在教会内部则称为“圣玛利亚医院”。 随着法租界的扩张,广慈医院周边陆续新建了许多机构和设施。东面是法国耶稣会的震旦大学(今交大医学院),东北面为天主教仁爱会总院(今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南面是法国兵营、法租界巡捕房、会审公堂和监狱(今卢湾公检法等机构)。为此,法租界还从广慈医院地块上划出一部分土地,用于建造法国军人俱乐部和军人教堂。当时,这个区域成为法租界在上海的统治中心。 从建院第二年起医院陆续增建了病房。至1932年医院成立25周年时,病床已经增至500张,设有特等病房,专供法国在华高级官员用;传教士病房;男女头等、二等病房、平民病房,以及产科病房和隔离病房。此外还设有法国海陆空军人转备病房,安南(越南)巡捕专备病房和“罪犯病房”。 上世纪30年代中期,医院进一步扩建,拟建了两幢5层病房大楼。由于日军侵占上海,该项目历时数年才完工。但启用不久后,于1941年被日军强行占领,作为他们的野战医院。由此医院被竹篱笆一分为二。病房楼为日军野战医院,老房子为广慈医院。其时,人们惟恐遭受日军戕害,一些年轻的修女撤回总院,还有一些医生离职到其他地方谋生,部分职工辞职还乡。老百姓生了病也不敢到院看病。病人稀少,业务萎缩,医院经历了建院以来的第一场劫难。1945年日军投降,敌占病房归还医院,用于开设内科和外科普通病房,同时中心手术室、护士学校等也设在其中。 缺乏医资到汇聚专家 广慈医院创设之初,仅有2名法国医生,他们主要管理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则由修女施诊给药。1914年震旦大学设立了医科,广慈医院成为教学医院。1916年法国医学博士薛佩礼(法籍)来校任教,并兼任医院内科主任,使内科声名渐起。此后,震旦大学从法国招聘教师来中国任教。那时法国正处在一次大战后的恢复阶段,应聘来华的大多是战后复员的军医,还有一部分法国驻上海远征军中的随队医生也来医院兼职。至1932年,医院分设内科、外科、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和电疗科等7个科室。只有法国医生8名,中国医生3名,外籍护士7名,24名修女(其中14人执有护士执照),医护人员数量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1933年,法国巴黎大学内科医学博士邝安堃回国,受聘为震旦大学医科内科学教授,兼任广慈医院内科主任。他的到来使广慈医院内科的发展加快。邝安堃结合临床实践,致力于当时的多发病,如回归热、伤寒和阿米巴痢疾等传染病预防治疗的研究。40年代又重点研究结缔组织疾病,在国内较早地确诊了红斑狼疮和结节性动脉炎,为当时医学界所关注。 1935年法国里昂大学外科学博士徐宝彝回国,受聘为震旦大学医科外科学教授,兼任广慈医院外科主任。他进行了针对胃肠、胆、甲状腺等疾病的大手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被接纳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还当选为上海医学会理事长。这个时期,广慈医院内外科的医疗水平在上海已处于领先地位。 1932年震旦大学医科增设了牙医专业,选派沈国祚医生赴法国巴黎大学牙医学院进修3年,1938年回国主持牙医系工作。广慈医院专门建造了一幢牙医门诊部作为牙医系的临床教学基地,成为上海牙医疾病治疗中心。1948年牙医系改为六年制牙医学院,是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的前身。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广慈医院先后聘请了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博士司比利特、儿科学博士米雄、法国资深传染病专家魏利奥、放射学专家载霞、留学比利时的外科学专家傅培彬、妇产科专家唐士恒、泌尿外科专家程一雄、耳鼻喉科专家刘涛、留学法国的皮肤科专家朱仲刚等专家,同时陆续增添了一批年轻的医生。 发展至1949年,病床已经达到780张,全院共有医生50多名,完成了学科齐备的综合医院的规模始建,逐步踏入国内一流医院之列,并成为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医院。 政府接管 “广慈”更名 1951年10月上海人民政府接管了广慈医院;1952年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当年高教院系调整和随后的校内专业设置调整过程中,广慈医院汇聚了沪上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中有儿科界一代宗师高镜朗、骨科学专家叶衍庆、外科学专家董方中、肺科学专家孙桐年、心脏病学专家陶清、传染病学专家杨宜、口腔内科学专家席应忠、口腔外科学专家张锡泽、整形外科学专家张涤生、麻醉学专家李杏芳、中医伤科专家魏指薪。还有一大批响应祖国号召,冲破重重阻挠回国的青年留学人才,包括朱大成、董得长、曾畿生、邱立崇等,大大增强了医院的师资力量和医疗力量。上海第二医学院初建之时,医疗系一部、口腔系、儿科系均设在广慈医院,由各有关专家、教授主持相关学科的教研组工作,开展教学工作。 在临床医疗方面,先后增设了肺科、骨科、小儿外科、麻醉科、灼伤科、神经科、病理科、理疗科、同位素科,以及中医内科、中医伤科和针灸科。内科分设内分泌疾病、心脏疾病、血液疾病、消化道疾病等专业病房。口腔系也在医院内设置了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矫形科。 1966年,广慈医院被更名为“东方红医院”,1972年,那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名称被替换为瑞金医院。 如今,瑞金医院经过100年的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教学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660张,全院职工3581人,其中正副教授及各类高级科技人员593人。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 从1907年到2007年,瑞金医院走过了漫长、艰辛,而又璀璨辉煌的百年历程。她见证了中国医学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见证了前赴后继的医学工作者为了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孜孜以求、百折不挠的坚韧,同时也给未来百年的接班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 汪敏 ■ 1921年建成的广慈产科(现行政办公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