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 专 版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 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广告
 第B19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20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移民沙龙
 第B27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28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9版:求职· 留学·培训
 第B30版:求职· 留学·培训
 第B31版:求职· 留学指南
 第B32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年太平槌”

邓小文


  ◆ 邓小文

  秋后,往往是苏北大运河畔农家盖房造屋的最佳季节,正梁落成时,主人会站在高高的正梁上,向下面欢呼雀跃的乡邻抛着馒头和云片糕,取居高临下连连高升之意……这是笔者40年前在苏北农村插队时,时常见到的盖房场景。盖房建屋与男婚女嫁、生儿育女,组合成农民人生的三大篇章,他们一生的众多滋味都融化在这三件大事中。而住宅尤为重要,因为住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所以在住宅的建造和居住上相继形成多种多样的信仰和禁忌,尽管其中有些带有迷信和荒诞的色彩,但其表达的愿望,都是以祈福求吉为目的,因此在城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旧时南京民居多以装饰砖雕、木雕和石雕为荣。在上个世纪末兴起的城市大规模改造中,随着老民宅大面积拆迁,一些遗落的砖雕、木雕和石雕等精美饰物,已经成为藏家争相追捧的珍品。丙戌秋月,犬子邓治参加城南仓巷旧房动迁工程。工程结束时,一老宅主人手指高堂大梁上一对八棱木槌相赠。木槌由上等禾木做成,呈八角鼓形状,长31厘米,直径为6.6厘米;一槌柄长31厘米,另一槌柄略长,为36厘米。老主人说,这是先人盖造宅子上正梁时,用来敲击入榫的,收起最后一记槌声,新木槌就一直高高挂在梁上,几辈子人过来从未取下,象征人丁兴旺,吉祥平安,高高在上。名曰“万年太平槌”。原来,上梁是南京城南民间盖房中一项重要的典仪,并伴有一系列热闹的“抛粮、接宝、挂红绿布”的风俗活动。上梁时,其正梁大多由匠人用一对新木槌敲击入榫,然后匠人用酒浇梁,边浇边唱:“脚踏楼梯步步高,上梁时辰来到了,墙壁柱子亮光光,今天我来上正梁,正梁上在中柱上,好像金龙盘中央,两房建的金银库,堂屋建的子孙堂,主家今年建瓦房,明年出个状元郎。”然后,匠人在主屋正梁上把馒头、云片糕抛向梁下的接宝人,并唱起“抛粮”的颂词。而梁下的人一边“接宝”,一边唱和。最后,由匠人将主家准备好的大红或大绿的被面披挂在脊檩上,边挂边唱,至此上梁活动达到高潮,往往赢来满堂喝彩。

  初接手时,木槌布满厚厚的油渍污垢,经强碱浸泡清洗后,显出木纹如湖面水浪一般荡漾,并在一槌底面发现楷书“平安吉×”4个墨字,始信老人言之确凿,此物极珍罕也(见图)。实际上,“万年太平槌”是一种寄托精神和美好向往的厌胜物,旧时藉此物品来表达求吉趋利的心理愿望。正如现时农村建造房屋,上梁时用绸带悬于梁上的“木线”或筷子,以及覆于梁上的红布、红纸一样都是厌胜物。

  旧时那些充满乐趣和绵软人情的民风习俗,颇具勤俭、朴厚、信实等内涵,它们大都沿袭世代相传的许多良言、善行,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等等,久而久之便成了传统的习惯。如今已化作一道美丽的夕照,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追忆和怀念。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