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 城市文化建设须与高校力量联手 杨扬 |
□ 杨扬 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既已作为长远奋斗目标提出,我以为,今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要取得好的成效,需要与上海高校的力量联手发展。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水平,其标志常常是高水平的著名学府和文化代表人物。世界上有影响的文化城市,都有堪与这座城市地位相媲美的大学和文化人物。可以说,高校和文化代表人物是城市文化建设的灵魂。 上海是国内拥有著名高校最多的城市之一。但因为体制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原因,上海的著名学府常常游离于城市文化建设之外。地方政府管不了也利用不了一些部属院校的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部属院校平时关起门来做研究,不太在意地方政府的文化建设。教育部“211”工程实施以来,上海的部属院校与上海地方政府的联系更为密切,但高校对上海城市文化建设所起的作用,还是相当有限。最简单的事例就是,以松江、闵行和江湾为代表的三个上海高校园区的建设,并没有被提升到上海新世纪城市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设项目的高度来加以认识。高校园区好像只是教学和科研的区域,与城市文化建设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上海的一些高校集中的园区为什么不能成为新世纪上海新的文化景观?如果说,新世纪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需要一些标志性项目的话,高校园区应该是最值得考虑的区域。这些园区不仅基础好,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而且效益高,影响大,值得长期投资和维护。但新世纪以来,上海好像没有一个重大城市文化建设项目建在大学园区。以目前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项目世博园区建设为例,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不加强与上海高校园区建设的互动?世博会之后,未来上海的很多城市文化机构将接手一些世博会的场馆设施。这些场馆设施远离高校园区,而新的上海高校园区建设正需要世博园区的场馆和资源,为什么就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互生互动,互惠互利呢? 当然,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忧虑,一是地方政府对一些部属院校的投资中,投入大收益小的例子层出不穷,让人感叹高校是烧钱最厉害的地方。另外,行政上权力分割,各自为政,也会造成种种矛盾。但即便这样,也不能作为忽略高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理由。上海如果要建设成为一个有品位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就需要考虑高校园区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互动效应。国际上不少城市文化建设是有这种意识的。到美国波士顿参观,人们一定会记得去哈佛、去麻省理工看看;到纽约访问,也会想到哥伦比亚大学。但什么时候,假如人们到上海也会记得去探访上海的高校园区,去看看复旦、交大,那应该是上海城市文化建设最值得骄傲的一天。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