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 专 版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 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广告
 第B19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20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移民沙龙
 第B27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28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9版:求职· 留学·培训
 第B30版:求职· 留学·培训
 第B31版:求职· 留学指南
 第B32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足脑筋让“钟鼓”齐鸣
——何训田谈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交响乐作曲比赛
杨建国


  从四川调到上海音乐学院之后,作曲家何训田就一直在酝酿举办国际交响乐作曲比赛。经过他与同事们的努力,在文化部、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和上海教委的支持下,被称为“我国第一次国际交响乐比赛”的“钟鼓奖”国际作曲比赛,在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征集、初评之后,终于进入决赛准备阶段。昨天,何训田告诉记者:“10月30日,由瑞士指挥家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将在上海音乐厅以音乐会形式上演6部决赛作品,并当场揭晓获奖作品。”

  多年酝酿第一次

  国内勤于耕耘的作曲家不少,交响乐作品每年也在诞生,但是,国内的交响乐比赛却屈指可数,而且要相隔数年才评选。因此,许多作曲家只能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外国去参赛。何训田与他的同事们每每谈起这个话题,心里就有隐隐的痛。上海有亚洲第一支交响乐团,上海籍作曲家黄自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怀旧》,上海为什么不能举办中国第一个国际性交响乐比赛?这个话题在同事之间谈论了多年之后,终于被列入了上海音乐学院建院80周年纪念活动的日程。

  高额奖金表尊重

  “为起个名,我们就商量了两个月,最后定下了‘钟鼓奖’这个名称。钟和鼓都是我国古代的乐器,而且取其谐音‘中国’之意。”可见何训田等为这个比赛动足了脑筋。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比赛设立了以36周岁为年龄线的“春钟奖”和“秋鼓奖”,两个组别分别只设一个大奖,奖金为16万元人民币。“国内的一些比赛,最高奖也只有几万元。我们设置的这个奖金标准,只是为了表示对作曲家辛勤劳动的尊重。”据上音作曲系副主任尹明五介绍,国外的国际交响乐比赛,奖金最高的达10多万美元,“与多数国际比赛相比,我们的这个标准,也算是比较高的了。”何训田说。

  失去资格也高兴

  由作曲家们运作的国际作曲比赛,一切细节都讲究“专业”二字。譬如,当了评委或者工作人员的作曲家,必须放弃报送作品参赛的资格。“我们统计过,在参与运作这个比赛的人员中,至少有20部作品失去了机会。”不过,当他们看到来自欧洲、美洲、亚洲许多国家寄来的50多部作品时,却非常高兴。国际一流的当代作曲家将来沪当评委,并举办8次大师课,何训田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可以让我们了解许多最新的音乐理念和动向,也算是有失有得吧。”他想了想又说:“过几天,比赛就要进入决赛阶段,全国各地及国外已有大批音乐界人士表示要来参加和观摩。这对于上海,对于中国来说,都是一件促进音乐创作的盛事。”    本报记者 杨建国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