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过赤道时 金克平 |
那年,我们这艘1.8万吨级的散装货轮,在广州黄埔码头装好货后去澳大利亚墨尔本港。这是第一次去南大洋,每个船员都兴奋不已,因为船从北半球驶入南半球,要跨越赤道。 赤道是个多么诱人的字眼。 赤道,在人们的概念中一定很热,因那里离太阳距离近,几乎垂直。而读过航海专业的小伙子就知道更多一些,赤道没有风,航用气象上称为“赤道无风带”,据说在赤道0度线附近,即南北5度纬线内均属无风带。 早就在海图上量出到赤道的航程,三副说:“从出发港到那里1380多海里,再拿这数字除我们的航速,就能算出何时抵达。”三副又说,过赤道时要准备庆祝一下。 在茫茫的海洋里,轮船驶过发热的赤道,不论现在还是古代,仍是一件大事,需要举行隆重仪式。一些欧洲船上的仪式是:前一天晚上,海员们选出海龙王、王后,航海士、理发师,全都要化妆,敲锣打鼓绕船一周。然后由海龙王点名,点第一次过赤道的海员,第二天都要参加。过赤道时,先是理发师先给参加者们一一“理发”。而后海龙王给他们一个小酒杯,里面盛着红酒、醋、酱油、胡椒粉等,表示庆贺,待这酸、甜、苦、辣的酒吞下后,参加者便领到一张印有美人鱼的“证书”,写着:“某人于什么日子过了赤道,留作纪念。” 我们海轮是那天清晨6时35分抵达赤道的。风很轻,初升太阳就有些威力了,海面上,波涛泛着微光,间或倒映着天上的浮云,天蓝蓝 ,海蓝蓝 ,到处一片蔚蓝。 在船上搞过赤道仪式,完全是自发,这种形式是源于早年航海不发达年代古老的习俗。但大伙都认为这是一种航海文化活动,可以在漫长孤寂的航程中,丰富活跃船员的业余生活。所以,当船进入0纬度线时,立即鸣三长声汽笛,船首放鞭炮,全船除航行值班人员外,全体船员由大副带领绕船一周后,来到主甲板的中部海龙王站立的面前。那海龙王由谁扮演?原来是我们的船长亲自出马。他身披由多面信号旗拼成的龙袍,等每个船员钻过横放在龙王面前,那个长约三米用帆布制成的圆筒出来后,立即来到龙王面前毕恭毕敬站着,龙王高兴地拿过虾兵斟满红酒的高脚杯,让面前已过关的部下一口干了。仪式到此结束后,拍集体照,底片上写着某年,某月,某日过赤道留念。此照,也作为第一次过赤道的毕业证书。 跨过赤道线后,轮机部一个小机匠走上驾驶台,要求值驾的望远镜让他们用一下,我在旁边,心中十分明白,他们想看清楚赤道的模样,因为他们都是上船不久的新海员,读的是船舶机电,与航海是两码事。我笑着对他们说:“赤道并不是一道真正的线,而是天文,地理学家根据地球特点和自转规律,从理论上设定的坐标线,它和任何一条纬度线的功能一样。赤道虽然看不见,但确有特殊的地方,如这里四季如火,没有冬天和雪花,常见高温多雨。话未说完,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一场雷雨就要来临。 赤道,实际上是一道风景,内容丰富。而我们海员真正能够领略的,还是海的苍茫与博大吧!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个海员想家、恋家、痴情、重情,这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永远无法体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