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的薄皮包子 李 璿 |
我们这个旅行团一行十一人,是在晚上从海拔5100米多高的“红旗拉普山口”下来到喀什的。第二天下午4时,就要乘飞机到乌鲁木齐,然后转机回上海。 导游把我们带到艾提尕尔清真寺,然后又领我们观赏中亚喀什大巴扎。大巴扎像个大超市,我无心购物,独自一人走了出来。在去喀什的飞机上,邻座的新疆人告诉我,喀什大巴扎附近的薄皮包子特好吃。可是我走到十字街头,也没有看到一家食铺。一看表,早上8:30,原来店面都还没开张。新疆和内地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北京时间早上8时,喀什的天还没亮呢。 我着急中朝路对面望去,发现对面全是小饭铺,鳞次栉比。我发现每个饭铺门前除了有做烤包子的大烤炉外,还有一个大蒸笼。我赶紧上前指着大蒸笼问,这里面是啥?招呼我的人告诉我是薄皮包子。什么价?五角一只。我顿时大喜过望:先要两个尝尝。 薄皮包子从蒸笼里拿出来,放在盘子里端了上来,它的外形就是内地的饺子。我就坐在当街的位子上,迫不及待地吃开了。我一口咬下,口齿间顿时充满了香味。它的皮质就是内地北方的烫面,它的皮薄犹如上海的南翔小笼包,它的汤汁浓于内地南方的汤包。最具特色的是它的馅料,鼓鼓囊囊的一包羊肉丁,肥瘦相间,喷香绝顶! 两个薄皮包子被我一扫而空,再要了两个。店里的伙计又端来了一碗茶,茶水的味奇特,解暑解腻。我吃了不过瘾,刚想再来四个,忽然想到集体主义:美味不能独吞,应让团友们共享。 我快步回到指定休息集合地点——大巴扎里的一家珠宝店,全团小半人已在此休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宣布请大家去吃新疆最好吃的小吃——薄皮包子。不料没人响应肯去。我想我要把话说清楚: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吃薄皮包子不算到喀什!这句话得到了响应,不过不是团友,而是珠宝店的营业员们。团友小叶见状,终于起身与我同去。导游也来了,一见了我就说,我闻到你身上有薄皮包子的香味。就说帮我带几个回来。又叮嘱快去快回,集合的时间快到了。 小店的人远远地看到我又陪着三个团友来了,笑了起来,忙进屋搬凳子出来。三个人不等坐定就尝开了,好吃,果然好吃。看看身上还剩两元五角,索性买了五个打包带回。 导游边吃边解释:喀什的羊肉是新疆最好吃的羊肉,因为喀什都是盐碱地,羊吃的是盐碱地上的草,肉特别细、特别鲜,没有羊膻气。馅里又放了大葱,喀什的大葱是干旱地里长的大葱,味特浓,降血脂的功效最明显。宣传终于产生效果,大伙仿效导游的样,一人一个,一下子吃光了薄皮包子。 新疆之行结束了,但我要说若有人去喀什,一定要尝尝那里的薄皮包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