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上海地产
 第A26版:上海地产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上海地产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 · 运动特刊
 第B14版:汽车 · 运动特刊
 第B15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新法实解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菩提树下的诗

潘耀昌


  上世纪80年代,画家方世聪突然从上海画坛消失而出现在巴黎,重新开始了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按照西方的规则参与国际竞争,力图证明自己和自己的民族是优秀的。离开上海到巴黎创业,是方世聪给自己下的猛药,迫使自己摆脱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成为“无产者”,以重新获得艺术自由和人格独立。

  因为生活在西方艺术之都——巴黎,看到了各种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同时也面对各种思想学说的冲击,方世聪试图把西方的知识系统与东方的信仰系统和谐地糅合起来,以此形成自己既有东方思维的智慧又有西方逻辑实证的艺术哲学。

  方世聪的作品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写实的,趋于写意的人物画和肖像画,作品形式感较强,长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特征。一是主观意象画,作品不再是画物质的图画世界,而是画非物质的精神世界,展示内视的思维活动。这种以油画为主要手段的意象画,精灵的形象及其语言符号以多种材料和手段塑造,显得比以往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分量更重。

  对方世聪来说,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小宇宙,与外部的大宇宙息息相通。他的形象世界是不能为人类理性所把握的诗意世界,所以他的艺术语言可以称之为菩提树下的诗。《涅槃》《转世》《繁衍》《灵魂之光》《宁静的灵魂》《众神之车》等,蕴含着佛学的理念并放射着生动的气韵,用似具象而又非具象的形象来表现积淀在意识和潜意识中的感悟,似乎让人体验到宇宙的上、中、下三界的生命体,看到无数可爱的精灵(或灵魂)在虚无缥缈的空中游弋,时聚时散,无边无垠,深不可测,有时是一个黑洞,有时是一个断层。在这样的宇宙中,游动着的精灵令观者时而感到渺小,时而觉得伟大。如此的感觉不正是人的本质的折射吗?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