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上海地产
 第A26版:上海地产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上海地产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 · 运动特刊
 第B14版:汽车 · 运动特刊
 第B15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新法实解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些年我们的不少大学,社会上什么比较热,就想设立什么专业。事实证明,这既不利于人才培养,也不适应社会要求,纯属急功近利的做法
大学该不该设立国学学位?

李清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将提交申请,将国学作为一级学科,设立专门的国学学位,下设经学、子学等七个二级学科。

  近几年来,国学的研究和学习,可以说异乎寻常地热。除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外,北大、首都师大等高校,也都纷纷设立了相关的院所,开展专门人才的培养。如果能够设立专门的学位,将有助于国学教研资源的整合,并让修国学的学子“名正言顺”。

  然而,尽管设立专门的国学学位,可能对国学院的发展有利,笔者还是认为,这一设想应谨慎实施。这首先是因为,虽然国学有个较完整的体系,但其并非是封闭性的体系。国学中的很多内容,本就属于文、史、哲的范畴。让国学从这些学科独立出去,不利于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国学院与其他院系保持“交集”,或许更利于其在新时代的发展。

  毋庸置疑,现行的学科分类方法,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未必完全适合中国情况。然而,既然现行的学科分类,已经在全世界都通用了,就说明它是有科学性的。国学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曾经相当辉煌过,却从未作为独立学科存在。如果中国古代也有大学教育,相信国学也可能被分拆的。既然如此,今天我们何必要削足适履,将它专门设为单独学科呢?

  或许,将经学、子学等统一纳入,设立专门的国学学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通才。只是当代社会已不同于古代,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子,经、史、子、集样样在行,若不会用电脑,不会讲外语,没有现代人文、艺术素养,就算是通才也不是有用之才。更何况,为国学细分许多二级学科,学生对其中某一方面有研究,即使按照国学之内的标准看,也算不上是什么通才,为其颁发一个国学学位,又有多大实际意义呢?

  笔者以为,已相对固定的学科分类,不宜打破。让国学在学科专业建制上,变得“齐整”并没多难。但将文史哲院系的国学部分,都一一剥离出去的话,这些学科变得“缺胳膊少腿”,可能会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还望国学院的领导能三思,多从宏观角度来考虑问题。信息时报 (李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