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法治视窗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A25版:上海地产
 第A26版:上海地产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上海地产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头版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 · 运动特刊
 第B14版:汽车 · 运动特刊
 第B15版:汽车 · 车情车趣
 第B16版:汽车 · 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新法实解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拟建新桥为长江大桥减压

鲁勋


  东方早报 记者昨日获悉,南京规划在长江大桥附近新建一座过江通道,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年底动工,最快2011年通车。该市建委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室高级经济师陆玉龙表示,该桥选址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游2公里左右,定位为大桥的“姊妹桥”,将与大桥一起承担该市市内交通的功能,从而有效缓解大桥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

  超过设计能力3倍多

  被誉为“20世纪南京唯一可与中山陵齐名的伟大建筑”的南京长江大桥已历经近40年的风雨——1968年12月,这座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铁两用桥竣工,使火车过江时间由过去靠轮渡的1.5小时缩短为2分钟,迅速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命脉之一。但从1990年代开始,大桥的通行量逐日增加,到2002年前后已处于日夜超负荷运转状态,年通过总重量达2亿吨,日均机动车流量高达6.3万辆左右,超过设计能力1.5万辆/日的3倍多。

  二桥、三桥爱莫能助

  目前,南京已有大桥、二桥、三桥3条过江通道,南京长江过江隧道的建设也在进行中。但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杨涛认为,二桥、三桥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大桥减负,却不可能大幅减少车流。

  陆玉龙认为,目前南京过江通道的建设有“舍近求远”的弊病:二桥位于大桥下游11公里,三桥位于大桥上游19公里,“在建的过江隧道位于大桥上游约10公里,都远离主城,主城内交通依然主要由大桥承担”。陆认为,只有在大桥不远处建过江隧道或桥,专门通行城市交通车辆,才能帮助大桥减压。

  收费瓶颈制约初衷

  一面是大桥不堪重负,另外一面却是二桥、三桥“吃不饱”——日通行量只有设计能力的一半左右。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教授张恒平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收费:“大桥收费站搬离之后,市内交通从大桥通过不需要交费,而二桥、三桥是要收费的。”由于目前国内重大项目建设常常选用“BOT”模式,一旦纬三路过江通道也采用“BOT”模式来建设的话,为了收回投资、建设、维护的成本,项目公司就会对过江车辆进行收费,但这样的话车辆还是会选择免费通行的长江大桥,缓解大桥压力的初衷也将难以实现。                               (鲁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