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笏板高贵不贵 肖方 |
|
提起笏板,许多投资者都会感到陌生,即使是对到拍场竞买这类藏品的买家来说,更多地还是冲着其象牙材质去的。其实,只要你对于笏板的常识多了解一点,就有可能在拍场寻觅到“便宜货”。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从目前的拍卖市场来看,明清时期的象牙笏板占据着非常主要的地位,同时清末以及民初的仿制品也有许多。要判断笏板的价值,首先应该看其与《礼记》中记载的尺寸是否接近,中国嘉德于2001年春拍推出的明代象牙笏板(如图),估价6000至8000元,成交价达到了16500元,其材质硕大,较为少见。牙质坚密,因年代久远,板面密布均匀牙纹,细密均匀。同时,从目前创出高价的笏板来看,雕刻工艺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像清“于硕”款刻十八罗汉图象牙笏板,估价6000至8000元,在2002年京城的一场大型拍卖会上,成交价则达到了17600元,上刻十八罗汉图,罗汉神态生动传神。下刻指花佛手。构图紧密,刻工细致。 从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来看,很少有超过万元的笏板,除了精品出现的频率较少之外,投资者对其了解不多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肖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