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菜杂碎 云南“撒丕” 邵静之 |
|
文 / 邵静之 云南那儿都有傣家菜。只要经营傣家菜或部分经营傣家菜的,不管店大店小,不管在城市还是沿公路的乡村小镇,又总有写着大字的木瓜鸡或撒丕之类的招牌。木瓜鸡字面好理解,至于“撒丕”两字,则不会将它与菜名作什么联想,只是一看了之。 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看到了在比较正式场合的菜肴中,总有一碗白色的米线,米线上盖有薄薄的干肉片,另配一碗有点稠的汤汁,汤汁呈酱不酱、绿不绿色,里面还有一些绿色的细细碎碎的不知名的东西和红红的辣椒碎末,主人说,这是蘸那米线吃的酱料。 一般的云南米线,一碗米线的调料,似菜非菜,很正常,谁也没有在意。有客人吃了,有客人顾不上吃,但这米线往往都是被陪同我们的当地人吃干净的。终于有一回,一位主人告诉大家,这种吃法的米线就叫“撒丕”,并较为详细地作了介绍。 撒丕(pie,去声)为傣家语,是傣族的名小吃。那盖在米线上的肉,为牛肉干或猪肉干,称“干巴”。关键是那碗汤汁。汤汁里除了鲜辣椒、花椒、香菜和酱醋等调味品外,其主要成分说出来你都不信,那是牛肠子里其中一段没有消化尚未排出的食物!这撒丕,主人说,是款待贵宾的名小吃,当年胡耀邦到云南,对此菜曾大加赞扬,称其鲜美;主人还说,如果杀了牛不制作撒丕,这牛就算白宰了,吃撒丕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那天主人说上火牙疼,那碗撒丕几乎全是他边说边吃了。 撒丕,也可以说是牛的准大便做的。听后当时有说不出的滋味,只是庆幸自己因为不敢吃太辣的食物(撒丕里用的辣椒必须是最辣的那种)而未对其下筷;可现又后悔为什么不尝尝呢,那毕竟是云南大名鼎鼎的撒丕呀! 顺带提及,大概是气候的原因,在云南,不管是到瑞丽、保山还是腾冲,他们吃饭最后上的汤大多是真正的青菜汤,不管下什么样的绿叶蔬菜,白水煮,不加盐,水开后即食。当你将桌上的炒菜吃油腻了,吃咸了,到末吃口青菜,喝一口带菜香的菜汤,有一种很别致很清爽的感觉,节假日在家亲朋小聚可以一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