婵琳本色刚柔间 曾元沧 |
“登天入地史无前”,中国站在了时代的高点上。我国已经建成和正在筹建轨道交通的城市有二十余座。轨交建设的队伍是何等的浩浩荡荡、充满生机。作为来自于这支大军的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轨交系统惟一的一名代表,严婵琳在赴京前夕又是处理手头不能拖宕的业务,又是有选择地抓紧“充电”,格外忙碌。 时间是挤出来的,严婵琳应我意向这样做了,大概是拒绝不了我的真诚。交谈伊始,两个“希望”碰到了一块,我希望她多多配合,她希望我多写写集体。正是这个“碰撞”,撞出了她的思想火花,也使我对一个好的群体之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升华。光明磊落的心最好接近,采访全过程我和她谈得甚为投机。 毕业于上海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的严婵琳,一九九一年七月“双向选择”进了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从技术科做起,脚印清晰,思索与创造不断,直至现在担任“通号分公司”总工程师,上了市劳模榜。说到自己能有今天,她感恩故世的父亲、健在的母亲,感谢通达的丈夫。父亲是复员军人,生前供职于隧道公司,再苦再累无怨无悔;母亲当年在街道生产组就业,一样表现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丈夫负责轨交四号线工程,理解她对家庭的“忽略”,支持她不断攻克轨交闭路监控系统技术难关。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潜移默化,使得婵琳从小就好学上进。家室和睦,省却了后顾之忧。严婵琳记情身边诸位同事,她说每项任务都是在大家通力合作下完成的。严婵琳特别感激党组织对她的栽培。她是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上给她“压担子”,让她在第一线经受锻炼。她深有感触地说,组织指明方向,集体给我力量。审溯她的成长历程,仿佛让我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重新读了一遍。 岗位上,严婵琳是一位女强人。从项目启动,召集施工现场会,控制工程进度到质量把关,她都亲临第一线。轨交网络系统的改扩建,一定要在晚间列车停运后实施。急人的是必须掌握好“要点时间”,地铁列车每天凌晨三时半始发,这是耽误不得的,所有的事,包括硬件安装、软件升级、系统割接、修改数据下载至各车站后进行功能调试与确认,都必须在这个时间节点内做好,才能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其间,一刻半会都不能休息。严婵琳总是指挥若定,一次次经受了“共线运营”对远程监控技术提出的挑战,任务越艰巨越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生活中,严婵琳是一个富有爱心、懂得体惜、秉持品位的人。她深入家访做思想工作,促使职工家庭破镜重圆,在单位里传为佳话。下班回家,书籍和音乐是她的最爱。周末陪孩子上英语课由她“承包”,以弥补平时关心之欠缺,也好让丈夫安心去张罗自个的事。今年三月八日,上海市女工程师协会举办活动,严婵琳参加“轨道交通学组”时装表演,T台上的她一袭合身旗袍,台步中规中矩,顾盼生姿,俨然一个时尚淑女。是呀,生活本该丰富多采,哪个英模食的不是人间烟火? 婵琳提议,去看看“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中心”吧。我早听说这是上海轨道交通的骄人之作。这里配置了综合显示、通信设备、预案管理三大系统。但见四十八块大视屏组成了一个巨幅屏幕,各条线路的站头设置和列车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凭借这个中心,轨交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确保了地铁运营的有序、畅通和安全,也大大加强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令我吃惊不小的是,如此高端的闭路监控设施,靠的是“自力更生”,严婵琳领衔的技术团队,不曾为此“出国考察”过,而是从实战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充分听取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后制定方案,大胆采用模拟光纤传输技术开发出来的。技术团队“国产化研制”的创意和辛劳,还结晶在线路信号、通信、报站、票务等环节中。难怪有人赞扬“领队”严婵琳:用智慧擦亮了地铁的“眼睛”。 这就是事业上“刚”、生活中“柔”的严婵琳。周围同事赠予她雅号“铿锵玫瑰”,是再恰当不过了。如今上海轨交客运量日均达二百六十万人次,但愿大家能记住,有那么一批敬业者在提升上海地铁网络化运营水平中默默地作着奉献,给他们送上心香一瓣。 中华中华,多少志士仁人为您殚精竭虑,豪情满怀写春秋。严婵琳赴京与会前夕对我袒露心迹:“一定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我闻之欣然,并预祝她凯旋。霞光满天,东风作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