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 · 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 · 投资理念
 第B06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 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苜蓿何不日满盘

陈根生


  家乡夏秋早晚佐粥的小菜一族中,最受欢迎的不是金黄流油的咸鸭蛋,也不是形似橘瓣又嫩又脆的萝卜干,而是看起来黑不溜秋的炖黄花,此物似霉干菜而胜之。黄花者,学名苜蓿也。

  朱妈妈是我家的邻居,一头霜雪,一双放大脚。她与小巷里老一辈妇女一样有一双勤快的手,至今还是自缝衣服自纳鞋底自制酱菜的持家主妇。每到秋冬之交,朱妈妈都张罗着买几扁篮“黄花”。她袖子一卷,放在脸盆里,加盐搓拌,然后装进瓶瓶罐罐,揿个结结实实,再在瓶盖上加一层塑料纸扎一圈封口。来年春末夏初,这些瓶呀罐的一打开,嗬,金闪闪,黄灿灿,掐去老茎,洗净切碎,浇上香油隔水炖一下,啧啧,那可真是又鲜又酸,酸而含鲜,鲜得发香,别具风味,极爽口极开胃,比什么山珍海味都下饭。

  小巷有小巷的生活,小巷有小巷的文明。此种腌制方法虽属农业文明的产物,但其鲜美爽口的美食效果简直无与伦比。最有力的证明莫过于我的小外孙。这位肉头肉脑的“粥桶”吃粥时,“猪肝要吗?”摇头。“咸蛋要吗?”摇头。“肉松可好吃哩!”还是摇头。正当“粥桶”的爸爸妈妈感到无能为力时,救星从天而降,太姥姥笑嘻嘻地端出了一碗炖“黄花”。这下“粥桶”眉开眼笑,一口“黄花”一口粥,呼噜噜、呼噜噜,立刻三下五除二又快又乖地解决了“吃饭问题”。

  其实,何止腌制,黄花炒食更精彩。特别是爆炒一下给红烧狮子头垫个底,有红有绿,赏心悦目。

  我家的那条小巷可是一条长寿巷!好些都是八十老几、九十开外的耄耋老人,甚至还有一位期颐老人。想来想去有一个原因,就是:吃“草”(野菜)。真的,小巷里老人们没有一个不爱吃荠菜、马兰头、枸杞头、马齿苋、野苋菜、黄花……这些“草”含多种维生素,大都有药用功能。就说黄花吧,它富含氨基酸、维生素,最近科学家还发现黄花含有丰富的高质量蛋白质,取名叫“苜蓿蛋白质”。特别是它还富含硒,硒能抗氧化、抗癌,解金属毒。硒还能加速消除人体细胞中所含杂质,可延缓衰老。检测如皋百岁老人血液中的硒是正常人的3倍。而在富含硒的大蒜、黄豆、蚕豆、芦笋、芝麻、蘑菇、洋葱等植物食品中,苜蓿竟居榜首。

  怪不得长寿诗人陆放翁有诗道:“苜蓿何不日满盘,”他老就是“将苜蓿进行到底”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