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皇后写“质量证明” 凌晨3时带手电“淘宝” ———苏州河近代工业商标文化展幕后故事 郭剑烽 范小锋 蔡仁华 |
一张白纸上写下的寥寥三行行楷,是上世纪30年代,人称电影皇后的胡蝶亲笔所书“质量证明”手迹;一炮打响的“交际花牌”商标,是当年厂家互相争宠、为吸引眼球所起的怪名;为寻觅今天展出的600多件标识标牌和实物,当年收藏人经常凌晨3时起床“上早早班”,带着手电去寻觅……本报有关苏州河近代工业商标文化展的报道(详见10月16日A3版),吸引许多读者。今天上午,展品贡献人——10位收藏人士道出其中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明星做广告有规矩 “我在拍电影的时候,或去舞场、宴会的时候,都喜欢穿贵厂所出的各种绸缎制作的衣服。我常劝人家一同购买裁制,她们也都满意。”几行用小楷书写的娟秀文字,是当时的电影皇后胡蝶为纪念美亚丝绸厂建厂十周年所写,时间为1930年。据考证,这件质量证明书信,是演艺界名流所做最早的广告。 “文字朴实无华,完全是胡蝶女士的真情实感流露,不像现在乱摆噱头。”此信笺收藏人、浦东新区收藏协会会长冯建忠深有感触,电影皇后平时就穿美亚牌丝绸所做的旗袍,出入演艺场。“那时明星做广告是破天荒之举,非常不容易,他们必须要经过自己使用才会慎重考虑为产品宣传,这是不成文的规矩,而且用字用句都非常实在。”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家丝绸厂不但在我国最早用真人做广告,也是第一家组织丝绸模特儿到先施公司做时装表演的厂家,广告形式之新令人刮目相看。 奇名异名盛行一时 当时,苏州河沿岸丝绸印染厂有9家,竞争激烈。那时的商标主要以“花鸟鱼兽”和讨口彩的吉祥话取名。上海天一机织印染厂为追求轰动效应,不惜打出“交际花牌”商标,一时褒贬不一。画着舞男舞女的图案,表示所生产的绸缎适宜年轻美貌女子公关所用。这招果然有效,当年的销量增加了15%。据收藏人介绍,旧时代的交际花其实是公司公关秘书的称谓。 一批洋商开办的企业因此受到启发,商标起名更是千奇百怪。由美商开办的华生电扇厂的产品,叫“自行车”牌,使当时许多人误以为华生厂也生产自行车了。瑞典人开办的上海火柴厂,所用商标竟然是“饭碗牌”。 淘宝人都上“早早班” 200多平方米展示的林林总总的“宝贝”,是10位收藏者花费数十年工夫辛苦所得。据展品主要收藏人黄振炳透露,上地摊是最主要的淘宝方式。由于那时摆地摊白天受限制,摆摊人只能在天刚蒙蒙亮时“上早早班”。而“淘宝人”也跟着在凌晨3时带着手电筒,骑上“老坦克”,到老城隍庙、中福古玩城、东台路、老西门一带寻寻觅觅。每月圈内定时的交流也要常常光顾,物物交换相当时兴。同时,他们不远千里,参加湖南等外埠同行举办的联谊活动,从中寻找淘宝机会。为收集到我国最早的一枚经过注册的商标,黄振炳整整花了5年多时间。 本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范小锋 蔡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