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严肃的排队

彭 匈


  不怕亮丑,在国外排队,惯性使然,我也想加塞儿,同时还见识过一些同胞的小动作。比如在机场登机口,我来晚了,想越过其他乘客,直接加入我的同行者之中。这个我自认为是顺理成章的小事,却受到了工作人员的阻止。又比如,公共场合,维持秩序的只是一条一寸来宽的蓝色软带,一位同胞掀起那根软带子,想从下面钻过去,工作人员请他回到原处。

  这时我才发现,在国外,排队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不守秩序在我们这儿即便上纲上线,充其量只是一个道德问题或者素质问题,而在他们那儿却早已上升到了法制的高度——你不光是妨碍了别人买猪肉买入场券,你是侵犯了别人的平等权利!人生而平等,这可是国家大法的基础。再说了,一个人,竟敢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明目张胆地侵害别人的权利,还有什么事情他不敢干的呢?对于漠视别人的权利且得逞后沾沾自喜者不予以制止,不予以谴责,岂不是纵容恶行乃至同流合污?更有甚者,他们还会运用一竹篙打翻一船人的逻辑,得出“这是一个投机取巧不讲秩序的民族”的结论。

  正因为如此,国外的排队现象就特别多,秩序也特别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苏联东欧。那时的波兰人有个说法,最幸福的人,就是那些祖父祖母还健在的人,他们可以半夜起床为全家排队买牛奶鲜蛋什么的。发达国家虽然大体上不必为购买副食品排队,但排队的机会也是不会少的。而且有的老外在这方面还表现出了令人捧腹的刻板。有一个喜剧电影,太太们在产房里生孩子,男人们则在外面走廊里焦急地等候。一会儿护士出来报告:“乔治,你太太生了!”这时另外一位先生跳将出来,嚷道:“对不起,我比他先到!”

  最有意思的是在美国,倘若遇上大型活动,上厕所的人太多而蹲位又不够的话,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先来的人未必能够比后到的人先得到蹲位——这得取决于他所守候的里面那位完事的快慢——这就出现了在他们看来极为不公平的现象。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就算你能要求里面的人充分尊重外面那位的先到权,而倘若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便秘或者痔疮患者呢?美国人真聪明,为了保证所有上厕所的人绝对的平等权利,他们采取了全部人马排成一条线,而不是各人分别守住一个门的办法。

  说实话,我真为他们这种挖空心思的维权精神所感动,尤其是在厕所这种场合。

  尽管这个例子挺逗也挺绝,可我认为它更多的只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无非终于想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然,从细节决定成败的角度来审视,技术层面的东西也很重要的,换句话说,得有相应的措施。这方面,外国人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比如,在人太多,场面施展不开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会用那条看似柔弱却代表绝对权威的蓝色软带,把一个方形的场地一弯一绕地分割成九曲回肠的格局,原本一公里长的队伍便可以折叠在大厅里有条不紊地行进。

  又比如,公交车站,人们自觉地从栏杆口那儿排成队伍。怎样避免队伍散乱一哄而上呢?司机停车时把握好一个准则,小心翼翼地避免“过犹不及”,把车门恰到好处地对准了铁栏杆口才打开。

  近年来,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渐渐引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一些场合,排队差不多到达窗口的时候,会有一行字提醒您,“请在黄线外面等候”。一些有条件的储蓄所,都设置一个排号机,顾客先按键领一个打有编号的纸片,再坐下来耐心等候传唤。2006年的春运,郑州火车站还启用了一种“强制排队机”,从照片上看,国产货,挺科学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