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中跑步”说起 夏伯年 |
记得儿子小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趣事:儿子的学习成绩名次在班上越来越落后了,他心里很着急。眼看就要期末考试了,他每天放学回家就足不出户把自己关在房里“复习迎考”。一天,我对他说:“你也要适当参加户外锻炼,不要总是想着名次,把自己的身体弄垮了!”儿子却说:“我不必参加体育锻炼了,我每天都在梦中跑步。不知为什么,在梦里,尽管我一直在努力奔跑,但许多同学还是超过了我。”我笑着说:“傻孩子,经常在梦中跑步,说明你的心理压力太大,更要参加体育锻炼!” 于是,我给他讲了自己过去的故事:我白天工作节奏很快,脑子几乎是“高速运转”。到了晚上,我还要参加职称考试辅导班,睡觉前,我的脑子也很难“刹车”,白天的工作,晚上的学习,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中闪现。过去,我晚上也经常睡不着觉,并且反复做同一个梦:我总是在爬山,但总是落在最后。有时候,半夜醒来也会想到“难题”,造成了睡眠上的恶性循环。后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懂得了如何运用思维惯性,学会了“减速”和“刹车”。 我是这样安排的:晚上我参加考试辅导班回家,散步一小时,并利用白天的思维惯性,将知识点梳理一遍,但遇到“难题”决不苦思冥想,而是随手记在小本子上,第二天再思考或请教。散步时的“思考”不是一种积极的脑力劳动,不能“用力”而应该“随意”。也即是说,在睡觉之前,不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一些细节或难点问题,不要继续踩“油门”,而要利用惯性慢慢地“刹车”。这样,有了一个“缓冲”的过程,可以使自己睡个“安稳觉”。 儿子听了我的经验之谈,也采用了“散步与思考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他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都有了提高。 夏伯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