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 · 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 · 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作文,必须要一点“深度”
“肤浅”与“幼稚”的文章会让你在考试时怯场和失分——
张林


  高考作文需要一定的“深度”,很多同学是因为平时不注意“思考”与“积累”,到了考场就不免写出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缺乏深度的文章来,结果“屡战屡败”,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指出要建立高考作文的“深度”意识,摆脱平庸,摆脱童稚,在考场写出有一定个性特征和创新精神的作品来。

  立意

  上海语文高考一类卷评分中有能“从话题中引发深刻道理”一条,二类上卷评分中有“能从话题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一条,这都说明“立意的深度”的重要性。古人也有“意犹帅也”的说法,所以高考写作的“立意的深度”是我们面对的“重中之重”,有了好的立意我们的写作也有了主线主题,应题而解得到高分会简单得多。面对2007年的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有的考生谈到民族问题,有的考生谈到文化的问题,有的考生谈到了名利的问题,这些立意的方向就是值得称道的“深度”方向。而有些考生较为简单地谈到困难挫折等,就显得“深度”不足了。所以我们可以平时就立意作一些思考,如立意在哲学的真理性、历史的纵深性、人文的深刻性等方面,积累着为高考作文作一些准备。

  语言

  很多同学在考场上不自觉地会带出平时的“口语”以及一些“网络”上的语言,有很多同学语言较为平板而缺乏内涵,有些同学故意制造一些排比句来显示文采但基本功不扎实,更显得突兀而呆板。语言的“深度”来自于同学对“题目”的思考,来自于同学平时对“优秀词语”的积累,来自于自己写作风格的形成,如:犀利幽默,优美清丽等。考场上不希望看到那些“肤浅低俗”的语言,不希望看到“文白间杂”的语言,也不希望看到“故意做作”的语言,也不希望看到“堆砌词藻”的语言。希望大家能够多积累“文雅”的书面词汇,形成自己的语言“深度”。

  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盛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而我们很多考试作文就是缺乏真情,很多同学大量“引经据典”,而无真情实感,更有同学任意编造“悲惨情节”,而无法使人感动,反而气愤。“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唯有真切的情感深度才能真正打动人感染人。从生活的角度来看,从写作的角度来看,从高考评分的角度来看我们都需要真情实感,我们需要“情感的深度”。所以,同学们平时要细心体会生活,捕捉生活的细节,捕捉生活的真情,写出自己的“血肉”来。

  以上谈的三个高考作文的“深度”给高三同学参考,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张林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