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游戏” 谈 璎 |
谈 璎 近期证券市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莫过于“上电转债乌龙事件”。 8月14日为上电转债最后一个交易日,当日收盘价226.58元。据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基金部9月5日通报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只基金,因未能及时转股或卖出所持有的上电转债,被上市公司强制赎回,直接造成2200万元损失。这些损失最后由基金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全额弥补,但具体是哪3家基金公司,一个多月未见有基金出来主动认错。 越是不愿透露的事实,越是引发探究的兴趣。在媒体持续深挖之下,3家基金公司的大名本月终于浮出水面,被广为传播。于是相关基金开始回应,坦承发生了工作失误,并采取了有效的补偿措施,使基金持有人的利益没有受损。新浪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基民对此反应强烈,87%的网友不认同基金公司对这一事件的解释,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被动认错”。 在“上电转债乌龙事件”中,由于基金公司为操作失误自掏腰包,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没有受损。可是投资者的知情权,他们对基金的信任度又怎样得到有效保护?证券市场本来就应该是信息高度透明的地方,基金和上市公司及时披露信息理所当然。没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出差错,但发现了错误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面对?事实终将大白,但当时遮遮掩掩还是主动出来认错,造成的影响却大不一样,事关诚信的大原则容不得半点含糊。有人说,3家公司一个多月以来的沉默,付出的成本是整个基金行业的信誉。 今后再有此类事件发生,建议监管部门不妨在通报时直截了当点个名,别让大家再玩费力的“猜谜游戏”了。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