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生生不息
 第A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有个雅号叫“医生”
——虹口区法院韩云娥法官的故事
徐玉蜂 顾琼 袁玮


  “法官医生,我们现在很好,他没有戒备心了,决定留在上海了,非常感谢韩法官!”这条短信,虹口法院民一庭法官韩云娥一直保留在手机里。对于法官来说,“医生”似乎是个奇怪的称呼,可对韩法官的当事人而言,这个“雅号”包含着尊敬。不信,请看下面两则故事——

  心理沟通      

  张先生装修自家房屋时,想图个舒适,在主卧建浴室。楼下邻居王先生不满,说是楼上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已经造成安全隐患。因为张先生态度蛮横,用王先生的话说是“辱骂、威胁并重”。于是王先生以原告身份提起诉讼,将张先生推上被告席。

  考虑到是邻里纠纷,韩法官按常规先联络了被告方。张先生一再辩解:主卧为自己的私人空间,他人无权干涉。韩法官介绍了一些相邻关系案件,从法律角度告诉张先生:只要改变房屋结构、妨碍了他人生活,造成安全隐患,是要恢复原状、排除妨碍的;从建筑学角度,韩法官和张先生沟通:类似房屋结构在主卧建浴室不合适。韩法官还从心理学角度耐心开导张先生:毕竟远亲不如近邻。一席话似乎打动了张先生,他表示:拆!

  开庭前,张先生拆除了主卧浴室,希望王先生撤回起诉。可王先生还是顾虑重重,深怕张先生反悔,坚决要一纸说法。张先生听了显然有些激动:我没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

  韩法官了解王先生的心事:只要张先生今后不再造浴室即可,于是她告诉王先生相关情况会记入笔录。韩云娥再耐心劝解王先生应信任张先生,以和为贵。最后王先生被说服,认同后撤回起诉,案件圆满解决。张先生感激地说:“韩法官,你是个法官医生,谢谢你,让我们邻居和谐。”

  感情辅导      

  陈先生与林小姐在恋爱时遭遇重重阻碍,最终有情人成眷属。婚后,陈先生去国外打工,把儿子留给了林小姐,这一分别就是1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感情渐渐淡薄,偶有联络也多半是关于孩子的。在这样的“单亲”家庭中,母亲的粗暴教育,让孩子越来越不满母亲的行为。儿子在学校里也品行不佳,经常做些出格的举动。于是孩子的母亲林女士找到了当时正在社区中提供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的韩云娥。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韩云娥直截了当告诉林女士:“你给他的爱还不够,给他造成了阴影。”林女士大惑不解:“我对他就没少付出过心血,又当娘又当爹,这里面的辛苦也就自己知道!”韩法官分析道:儿子经常做些出格举动是想要引起家人的注意,是想要告诉母亲还有这么个儿子存在啊!韩法官又趁热打铁,告诉林女士:“今后要多与孩子商量、沟通,毕竟孩子大了,不要让孩子感到失落。婚姻方面,要多与丈夫联络,增加感情交流。”

  过了一段时间,林女士又来找韩法官,说是丈夫已于近日返沪,她来问问是否要趁此机会离婚?韩法官追问她为何会想到离婚。林女士感叹10年的分离使得双方感情已不如从前,她怀疑丈夫对自己不忠,所以不如趁此机会离婚。韩法官一番苦口婆心,开导她要多想想丈夫的优点,失去的10年岁月需要双方共同弥补和适应,不能着急。

  林女士听了点点头离去了。又过了段时间,韩云娥收到了上面那条林女士发来的短信。

  通讯员 徐玉蜂 顾琼

  本报记者 袁玮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