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党的十七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科教卫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人生报道·生生不息
 第A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股市分析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吼吼买二手房当心“吃药”
专家提醒消费者“一慢二看三通过”
郭剑烽 范小锋


  面对房价几乎日日更新的趋势,不少购买二手房的消费者陷入困惑:明明意向书已签,定金已付,“万事俱备”下却吹来了“寒风”——房价又升了,必须按照新价付款。也正因为生怕房价见长速度加快,在尚未了解房屋全貌的情况下,还有一些人匆忙支付定金,马上签订合同,日后便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官司中,不胜其烦。今天上午,普陀区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公布了一组买房纠纷案例,就是想提醒购房“急吼吼”的人,“一慢二看三通过。”

  正式付款又涨了

  起初看看蛮实惠,想掏钱买下却“涨声四起”,这类遭遇,许多买房人经历过,令人气愤又无奈。杨先生看中铜川路2060弄一套53平方米的一室一厅住房,对每平方米7500元的价格也甚感满意。在支付1万元意向金后,他准备过几天与房产中介公司正式签约。一周后,当他欲付余款时却被告知,业主要求每平方米再加价200元出售。中介公司与他协商,他自然认为没有道理。“由于支付了定金,等于保留了原先约定价格的房源,现在怎么能水涨船高?”杨先生进而认为,中介公司有违约嫌疑,要求返还意向金,并赔偿相应损失,结果遭到拒绝。

  【专家提醒】  选择具有品牌信誉的中介公司至关重要。其次,消费者应该有所提防,在支付定金到正式付款前这段时间,与中介公司作按原价销售的书面约定。

  “豪华房”的陷阱门

  同样购买二手房,一对陈姓夫妇的遭遇,则说明了在房价上涨,心急火燎容易“看走眼”。因为动迁分得一笔费用,陈姓夫妇急于想在曹杨新村附近为年迈父母购买小房型煤卫独用的二室户,而房产中介公司“轧出了苗头”,立即推荐了一套价值45万元全装修的“豪华二室户”。陈姓夫妇看见全套家具崭新,连家电也是全进口的,加上中介公司和房主的竭力渲染,思索片刻,就预付了5000元定金。回家后,仔细一想,发现漏看了卫生间。回头找到中介,这才真相大白,原来卫生间设在外间走廊,是两家合用的。联想到老年人腿脚不行,晚上上厕所肯定不方便,陈姓夫妇便要求退还定金,被中介公司回绝。最终这对夫妇只讨回了4000元,白白损失了1000元。他们心有余悸:“买二手房千万不能性急。”

  【专家提醒】  选购二手房要特别留意中介公司没有介绍到的地方。一是慢慢仔细看,二是要在日落、日出时去观察房屋朝向,三是在本人、中介公司、房主三方没有签订合同前,不要流露购买意向。 

  本报记者 郭剑烽 特约通讯员 范小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