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上海地产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公众服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 · 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 · 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 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 · 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 · 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天天搜楼
 第B28版:天天搜楼
 第B29版:求职
 第B30版:求职·职场动态
 第B31版:求职·培训·移民
 第B32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是我的文化故乡”
——昨访新加坡艺术大师陈瑞献
林明杰

  ■ 新加坡艺术大师陈瑞献孙中钦 摄
  ■ 陈瑞献油画作品《恒河》

    陈瑞献被认为是新加坡的骄傲。他涉猎于油画、水墨、书法、小说、翻译、服装与舞美设计等众多领域。他44岁时就成为法国艺术研究院最年轻的通讯院士,曾获世界经济论坛水晶奖、新加坡卓越功绩服务勋章等。此次陈瑞献随新加坡华乐团来沪参加艺术节。

  拥有  自由的心 

  65岁的陈瑞献衣着朴素,热情随和。记者问,听说你成功涉猎于文学艺术众多领域的奥秘是拥有“一颗自由的心”。那么这颗“自由的心”是如何获得的呢?他说,我人生的分水岭是1973年,那时起我开始进行静功修持。在这之前,我尽管从事诗歌创作也很成功,但是我的创作状态却非常痛苦,拼命抽烟,好像要被雷打在身上才能出得来一行好诗。而现在,无论我写诗还是画画都如行云流水,自然顺畅,充满愉悦。

  探求  心灵之路 

  陈瑞献大学毕业后在法国驻新大使馆担任新闻秘书长达24年。当时正是上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前卫思潮激荡的岁月,而他的社交圈多的是欧美国家的年轻人,于是对西方艺术的来龙去脉有了深切的理解。他看到,西方在物质繁荣之后,人们无法解决心灵的空虚,有的人甚至走入了歧途。为了求得心灵的充实和自在,他转而从东方文化寻求,发现东方的禅宗以及老庄哲学等是可以帮助现代人摆脱心灵困苦的法宝。

  走进  完美世界 

  “从此我成了一个自由人,走进了艺术的自由世界。我做到我认为最完美的境界,不管别人如何评价。”陈瑞献我行我素地生活工作。他每天下午开始工作,直到第二天天亮睡觉,睡到下午2时。每天静坐,每天爬1000级台阶。“一天的工作可以是刻一方印,也可以画一幅画,或者看但丁的神曲。尽管三者区别很大,但我心情都很好。”

  线条  不同的美 

  “艺术家有多种多样。”他对目前人才选拔的淘汰制不以为然。很不赞同那些采用淘汰形式的电视“选秀”。他说,譬如出一个题目,让四个孩子来做,只能一个胜出,其他三个都要被淘汰掉。评判者就一定是正确而公正的吗?毕加索认为,一根线条让不同的人来画有不同的美。陈瑞献原籍福建南安。他经常参与中新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本月27日,新加坡华乐团将在上海大剧院演出,陈瑞献将以草书书写其词作《沁园春·壶口黄河》。陈瑞献说:“中国是我的文化故乡。”   本报记者 林明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