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嫦娥一号”奔月直击
 第A07版:“嫦娥一号”奔月直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要闻
 第A26版:要 闻
 第A27版:要 闻
 第A28版:要闻
 第A29版:要 闻
 第A30版:特 稿
 第A31版:早间点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 · 行家点拨
 第B03版:上海地产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 ·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 · 饕餮四海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 广 告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上海地产
 第B28版:上海地产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上海地产
 第B31版:上海地产
 第B32版:上海地产
 第B33版:上海地产
 第B34版:上海地产
 第B35版:上海地产
 第B36版:广告
 第B37版:广告
 第B38版:广告
 第B39版:广告
 第B40版:上海地产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玉精彩胜“新工”

林山石

  ■ 青白玉雕笔舔《五牛图》

  在近年的玉器收藏热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些收藏者只重材质,不看年代;只重“新工”,轻视老玉。其实,古代玉雕虽然工具简单,没有什么现代化的电动工具,但是其中的精品同样雕工精细,巧夺天工。最近,中福古玩城“嘉缘堂”收藏的一件明代青白玉雕笔舔《五牛图》,就引起了拍卖收藏界的专家和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画五牛于一长横幅上。五牛的体态神情,无一雷同,各牛的姿势真切生动,笔墨简劲,色调自然,画出一种朴实的田家风味。该画意成为后代表现的重要题材和表现手法。青白玉雕笔舔《五牛图》受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的影响,同样取材于五牛,长24cm,宽17.2cm,厚2cm。正面采用浮雕形式表现,玉体通彻,绝无杂质,它与韩滉画中的五牛形态不同,或卧、或行、或站、或回头顾望、或轻嚼嫩草,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反面正中刻有乾隆年制款,四周有印章4枚,规整排列,相得益彰,不偏不倚。巧夺天工的构图,灵动飘逸的线条,神态极其逼真和生动,雕刻的形状立体感极强,刀法圆润、细腻,雕形凸现神韵,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之也成为绝世佳品。可以想见,此作品出自民间工艺大师之手,神来之笔,极尽其妙。

  据上海著名古玩鉴赏家徐国喜先生考证,宋、明时期,玉器制作以生活使用器皿为多,明代玉雕追求婉约流畅、传神达意的风格,玉器行称为“粗大明”,“粗”指不表现细部,“大”即厚重,这是今天鉴别明代玉器的一个依据。由此可判定,此笔舔应为明代高手所为。那么,此笔舔为何刻有清代乾隆宫中收藏印?据分析,此笔舔可能是民间珍品进贡皇室,乾隆帝偏爱有加,令工匠按当时皇宫要求在背面加刻印章5枚,成为乾隆书房赏玩之物。

  在近年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乾隆白玉觥,估价4万至6万美元,成交价则达到了65.6万美元。另外一件精美绝伦的白玉带盖“英雄”合卺杯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成交价则达到了42万美元。北京翰海在2006年推出的“怀德堂珍藏清代玉雕”专场拍卖会等。在这些专场拍卖中,“乾隆玉”无一例外创出了高价,其中在“阿兰·哈特曼及夫人西蒙·哈特曼重要玉器珍藏”专场拍卖会上,一件十分珍罕的清乾隆御制白玉雕上方山角杯,以超过1100万元的价格拍出,创下白玉杯的世界拍卖纪录;在翰海的“怀德堂珍藏清代玉雕”专场拍卖会上,清乾隆白玉仿古蟠龙花觚以143万元成交。明清玉器行情的走高,也许会改变一些收藏者对老玉的看法。               林山石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