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政书法为何拍出高价 丹青 德民 |
| ||
|
今年西泠春拍,一件任政楷书《临褚遂良书房玄龄碑》册页(30开)以4.18万元成交,这引起了沪上书法爱好者的浓厚兴趣。 任政(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他自幼从其叔祖父精研诗文,楷书法初唐,行草宗“二王”,分隶学两汉。1979年获选书写行书字模7000余字,为各大报纸采用。任先生为人热情,对书法爱好者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因此,如今市面上有不少任政的书法作品流通,一般几百元上千元就能买到一幅。而这本任政楷书《临褚遂良书房玄龄碑》册页为何能拍出高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请教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张晓明先生。 得知我们的来意,张晓明先生拿出了一叠册页,这些都是他收藏的任政书法作品,其中有《临集王圣教序》《临兰亭序及王羲之行草》《临汉碑二种(张景碑及赵菿残石)》《临米芾行草帖》以及《隶书毛主席鲁迅诗词册》等,作品用笔精到、法度森严,的确是任政书法作品中的精品。原来,张晓明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向任政先生学习书法,这些作品都是任先生的课稿,经张晓明先生细心收集和保存,最近又加以装裱和题跋,才使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些任政先生的书法精品。 张晓明先生说,任政先生的书法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任政先生写字相当用功,基本以临帖为主,应酬作品不多;第二阶段是“文革”时期,这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任政先生的临帖基本中断,造成任先生的书法风格过早形成,而且替人书写的内容多为毛泽东和鲁迅诗词,雷同作品相当多,这一时期的任政书法作品在市面上流传最多,但收藏价值并不高;第三阶段是任政先生的晚年,因为生病,造成任先生的书法用笔拖沓。张先生说,在历史上有很多书画家晚年名气大,受重视的却是其早年作品,比如陆俨少的山水画晚年名满天下,但拍出6930万元天价的《杜甫诗意百图册》却是他的早年精品。任政先生也是这样,其书法精品多出在早年。 也有人问,任政的不少作品,比如《临褚遂良书房玄龄碑》都是临摹之作,对这些作品的价值究竟怎么看?对此,张晓明先生认为,书法创作必须师法先贤、师法社会、师法自然,而临帖就是师法先贤,是书法传承的基础,没有它,后面一切无从谈起。临帖还是一种再创作,任政先生的临帖已带有自己的内涵和面貌,加上存世量也不多,实属任政先生书法创作的精华。其实,不少流传至今的古代书法都是当年的临本,比如王献之的墨迹《中秋帖》,据考证就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临摹的。在拍卖会上,董其昌、刘墉等明清书法家的临帖作品也常常拍出佳绩。 丹青 德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