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与作业 李天扬 |
李天扬 周一到周四,不能看电视。这是许多孩子不得不遵守的家规。我家也是如此。所为何来,不说也罢。 昨晚,我破例,让儿子一起看了“嫦娥一号”发射的直播。不过,我们只看了发射,未待“嫦娥”正常入轨,就关了电视。因为,儿子必须回到每晚不变的“吃晚饭—做作业—洗澡—睡觉”的“轨道”上。 如果儿子昨天没作业,该有多好。 如果儿子昨天没作业,他可以这样度过:放学回家,先看看这几天的报纸,了解一下“嫦娥一号”发射的背景。然后,打开电视,看央视的直播,同步感受“嫦娥一号”发射的全过程,听科学家讲解航天知识。节目间隙,还可以跟他讲讲“嫦娥奔月”的神话,说说“阿波罗”登月的故事,让他看看《十万个为什么》里关于月球的知识,读读关于嫦娥和月亮的古诗词。再有时间,甚至可以一起玩玩网上的登月小游戏。 我不敢说,度过这样一个夜晚,孩子就会立下什么远大志向,就会无比热爱科学。但我想,这样度过,总比按部就班做作业,要有意义得多。 当然,我说的这些,除了看直播外,其余的,等到周末做也行。但大概是做新闻的缘故吧,我总觉得,时效性很重要。带着悬念看直播的感觉,是不可复制的。等到周末再跟儿子说嫦娥讲月亮道航天,效果会大打折扣。 要让孩子从小学科学、爱科学,早已成共识。学校和老师,更不会反对。就拿儿子就读的学校来说,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让同学订阅《青少年科技报》、带同学参观上海科技馆、开设机器人兴趣班,等等。可是,“嫦娥一号”探月,如此千载难逢的科普机会,却白白放过了,实在可惜。 按部就班,是学校教育的通则,可有时候,也需要变通。以后,我们还要发射“嫦娥二号”、“神舟七号”,希望那时候,孩子们可以不用做作业,安安心心地坐在电视机前,看“嫦娥”“神舟”飞天。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