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医药资讯·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哥哥为啥要请求重罚弟弟?
检察官巧用心理疏导调解一起兄弟恩怨
郭剑烽 何瑾


  前不久,普陀区检察院收到一份特别的刑事申诉状,申诉人赵银以量刑过轻、判决不公为由,不服法院对弟弟赵华的缓刑判决结果。检察院受案后认真复查,依法作出原审判决并无不当,不予抗诉的决定。但赵银却始终不服该院多次答复,一再表示法院若对弟弟不从重处罚、判处实刑就决不罢休。到底是什么引发赵氏兄弟不顾亲情的决然反目?这对已走上法庭的兄弟,手足之情能够得到修复吗?

  生活窘迫  矛盾升级

  赵氏兄弟父母早逝,留下一间不大的私房,都已成家的兄弟两家同住一个屋檐下,因无稳定收入来源,两家便在家门口各摆起小摊维持生计,以往也曾互帮互助,关系和睦。但近年来,随着两家子女相继读书升学,经济负担变得更加繁重,而哥哥赵银因中风落下轻度残疾更是给沉重的生活雪上加霜,自此兄弟两家逐渐开始为生活琐事发生口角,兄弟矛盾不断升级。2006年5月,赵氏兄弟又因琐事引起争执并动起手脚,赵银夫妻受了轻伤。法院依法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赵华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0个月。

  背景分析  缓解情绪

  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控申科承办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申诉人的诉求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总是牵扯着诸多心理和社会问题。承办检察官从“冰山底部”入手,对赵氏兄弟家庭背景进行了深入了解,并运用心理学分析得出:赵氏兄弟由于对生活境遇的长期无奈无助,造成心理上的抑郁、焦虑、敏感、多疑等情感障碍,在日常生活中被压抑而得不到合理宣泄的情绪,很容易通过兄弟之间的相互对抗报复而寻求暂时的心理平衡,是较为典型的偏执性心理。

  为此,承办检察官对症下药启动心理干预,改变以往“我说你听、我下结论你接受”的工作方法,耐心倾听赵银诉说。无条件的关注让赵银感到了理解和尊重。真诚的话语,拉近了承办检察官与赵银之间的心理距离,赵银起初对立的情绪缓和了下来。

  心理疏导  冰释前嫌

  在得到赵银的信任和配合后,承办检察官又采用“对质比较法”,与赵银共同回忆赵华在过去生活中对他的帮助:结婚时是赵华帮他一起装修婚房;妻子生育时是赵华和弟媳每天送来营养餐;儿子上学无力承担学费时,又是赵华牵头在外奔走联络家庭其他亲朋筹钱为他渡过难关……赵银的眼眶湿润了。当承办检察官让赵银再谈谈今后的生活目标时,他表达出要好好养病,好好做生意,培养儿子健康成长等积极心态,并连连说道:“赵华对我生活中的帮助其实是很大的,我们兄弟二人为一些生活琐事搞到现在的地步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面对赵银心理疏导的突破性进展,承办检察官不失时机地来到赵氏兄弟两家进行回访,争取到赵银妻儿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协助做好赵银的思想工作,同时约见了赵华。当弟弟得知赵银思想的转变、看到赵银写满兄弟情谊的纸片时百感交集,当即表示兄弟之间关系恶化,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座阻隔于赵氏兄弟之间的冰山被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巧用心理疏导成功融化。如今,以往风波不断的赵氏兄弟两家又恢复了风平浪静的正常生活(文中涉案人均为化名)。本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何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