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招聘
 第B19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20版:求职·广告
 第B2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27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2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 移民·培训
 第B30版:求职· 职场动态
 第B31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3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3版: 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悲情义女郑苹如

姜龙飞

  ■ 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135-1137号西比利亚皮草行,20世纪30年代由旅沪俄侨开设,因郑苹如案名声大噪
  当年《良友》画报封面上的郑苹如

  李安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将于11月1日在上海公映。《色·戒》是张爱玲移居美国后于1950年间写成的短篇小说,但其素材却取自发生在抗战时期上海的一个真实的故事。1978年,张爱玲将《色·戒》与另外两部作品结集为《惘然记》出版。她在卷首语中写道:“这个小故事曾经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写的过程中,丝毫也没有意识到30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怎样的一个“小故事”,竟使张爱玲如此震动,并最终演绎为冷艳、悬疑、惘然的人生追忆?且让我们重温那一段历史。

  “桃色恐怖事件”背后

  1939年12月21日,在位于上海静安寺路、戈登路(今南京西路、江宁路口)的西比利亚皮货店门外,发生过一起枪击案。此案因涉及时任汪伪特工总部头目的丁默村和一位名叫郑苹如的美貌青年女子,而轰动一时。事关奸雄,且有美女纠缠,自然会引出诸如醋海倾轧、妒山攻讦之类的题中应有之义,以致当时的沪上媒体一律将此案描述为“桃色恐怖事件”。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八卦”吗?

  丁默村原籍湖南常德,生于1903年,早年曾参加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从1925年起,他先后担任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秘书、汉口特别市政府处长、参事等职。国共两党分裂后,转而投靠国民党,19世纪30年代初领导过上海的一个直属情报小组,在文化界从事特务活动。1934年,由于他在上海的“卓越工作”,而升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及调查统计局第三处处长,地位一度与戴笠、徐恩曾不相上下,深受当时兼任调查统计局局长陈立夫的宠信。戴笠出于嫉妒,向蒋介石打小报告,指控他贪污招待中共大叛徒张国焘的招待费,受到追查。事情最终虽不了了之,但其仕途却大受影响,从此受到冷落。1939年8月,以大汉奸汪精卫为首的汪记国民党六大在上海召开,曾任国民党少将参议的丁默村随之附逆,并从中分得一杯羹,出任执行委员会常委兼中央党部社会部部长和中央特务委员会副主任,同时担任由他亲手筹建的上海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主任。在此背景下,不杀贰臣丁默村,则陈立夫何颜、中统何颜?

  美女特工的特殊使命

  受命对丁默村实行终极制裁的,就是年仅二十岁出头的美女特工郑苹如。

  郑苹如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郑钺是国民党上海江苏高级法院第二分院的首席检察官,其母郑华君是日本人。郑苹如自小在日本长大,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七七”事变后,抗战军兴,有着特殊家庭背景的郑苹如受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青睐,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将其纳入麾下,并送往国际侦察局进行专业培训。经过严格的特工理论和实战训练,郑苹如不仅学会了美丽,而且学会了以美丽为武器的进攻。

  在郑苹如短暂的特工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次要数成功诱捕日本内阁首相近卫文麿的公子了。其时这位首相公子任职上海东亚同文书院。1939年夏,他在一次萍水相逢式的“巧遇”中,与操一口熟练日语的郑苹如相识,随后便神秘失踪。最先发现情况有异的是东亚同文书院的舍监,值此日中开战之非常时期,书院有纪律,任何人不得擅自在外留宿。公子彻夜不归在书院内引起了极大恐慌,舍监立即向日军在沪特务机构特高科的林少佐作了报告。林少佐大惊失色,当即命宪兵队及汪伪七十六号特务全体出动搜寻,然而毫无结果。直到72小时之后,这位公子才毫发未损地自己回来了,对自己的去向则讳莫如深。林少佐将此事报告了东京大本营,不久,近卫公子便被召回国。

  仅仅是一个警告。中统方面以首相公子神秘失踪72小时的事实,证明了他们在沦陷区的活动能量。

  1939年春,郑苹如接受了中统局诛杀丁默村的秘密使命,遂以前民光中学学生的身份,和早年间曾一度担任过民光中学校长的丁默村套上了近乎,成为了前丁校长的“粉丝”兼座上客,并且迅速从座上客发展为床上客。在逐渐解除了丁默村对自己的戒备心理后,郑苹如与其中统局同事嵇希宗、刘彬等密约,决定对丁默村采取行动。

  最初的设计,是拟将丁默村诱骗至位于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万宜坊八十八号的郑家,然后将其抓获处死。1939年12月10日,计划如期进行,郑苹如搭乘丁默村的轿车来到万宜坊,然而面对近在咫尺的郑家,丁默村却说什么也不肯下车,郑苹如虽施以手段,却终究未敢造次,精心布置的圈套终告流产。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紧接着,便发生了上文所说的“桃色恐怖事件”。

  同年12月21日,郑苹如以购买皮大衣为由,邀请丁默村陪同前往西比利亚皮货店。对“二奶”要求支配一下自己钱包的行为,丁默村表现得颇为大度,在一个女人为自己支付了肉体的代价之后,他很乐意被敲一次“竹杠”。

  当载着丁默村和郑苹如的顺风牌轿车驶达静安寺路、戈登路口时,西斜的落日已有大半沉入了地平线,淡淡的暮霭正如雾岚般升起。

  关于丁默村其人,曾有史料这样描绘:蟹壳脸,身材瘦小,骨瘦如柴,患有肺病胃疾,并曾一度感染伤寒;与人相交,嘴巴每每一动一动,似有多少话要讲,但最终什么也不肯说,让人陡生“阴险冷酷之感”。郑苹如与之耳鬓厮磨,最忌讳的就是接吻,因为当年的肺痨尚属不治之症。然而在张爱玲的《色·戒》中,那位汉奸“易先生”,却被艺术地改造成了长相儒雅、举止斯文的“情种”,为身负绝杀重任的女主角最终堕入情网做足了铺垫。

  当晚,丁默村已事先定有应酬,日军特务机关长影佐桢昭将设宴款待在沪群奸,搭载郑苹如同往西比利亚,不过是顺便而已。

  丁默村不愧为中统培养出来的少将级特工,果然阴险狡诈得厉害,一俟进入店堂,便发现情况有异,周围似有形迹可疑之人频频窥视。丁默村当机立断,撇下正佯装挑选皮草的郑苹如,直扑门外,一把拉开轿车车门,大呼开车,快开车!待事先埋伏的中统刺客反应过来,追出店堂,丁默村的轿车已喷出一溜黑色的烟屁,绝尘而去。刺客只能追着车影,当当当连发五六枪……

  小女子在劫难逃

  涉世未深的郑苹如还心存一丝侥幸:至少从表面上看,枪击事件与她并无直接关联;即使退一步讲,就算脱不开干系,她也可一口咬定因妒恨丁默村另有情妇,而命人以枪击相恫吓。令郑苹如耿耿于怀的,是中统赋予的使命尚未完成,在履责与退却面前,心存侥幸的小女子选择了前者。

  第二天,她把慰问电话打进七十六号。丁默村果然哈哈一笑,毫不生疑,并爽快地答应马上给她送去买大衣的钱。

  郑苹如放心了。她低估了对手。

  5天后,即1939年12月26日,郑苹如遭七十六号诱捕。尽管她一口咬定枪击只是出于一个妒妇的小心眼,纯系恐吓而已,但大约一个月后,仍遭秘密枪杀。而丁默村,则于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因汉奸罪被判处死刑,于7月5日在南京被执行枪决。

  |旧|档|新|读|

  有关郑苹如被害案的档案材料

  1946年12月11日

  上海高等法院讯问

  笔录之一

  告诉人:郑华君(郑苹如母亲,因病未到);郑南阳(郑弟),二十九岁,浙江兰溪人,住上海吕班路万宜坊八十八号。

  问:你姐被害经过。

  答:……二十八年(1939年)春,我姐与丁见面……嗣中统局密令饬将丁逆打死,我姐得此命令后即与中统局同志嵇希宗、刘彬等共同设法捉拿丁逆。至十二月十日(第一次),我姐将丁逆骗至我家,拟把他打死,事出意外,车至门口,丁并未下车,故无法枪杀。直至十二月二十一日(第二次),我姐设计叫丁逆为他(她)买大衣,将丁逆诱至静安寺路戈登路口西比利亚皮货店时,由预先埋伏之某同志向丁默村开了五六枪,丁逆机警上车逃逸,仍未打着。因此,丁逆气愤在心,于十二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时将我姐捕去,当由丁逆之妻、李士群之妻、吴四宝之妻均主张将我姐处死,遂被杀害。

  1946年12月12日

  首都(南京)高等法院

  审判丁默村笔录

  问:……本院已得中统局复函……郑苹如是他们派出工作的,被你们害了,你有何话可说呢?

  答:……郑母亲是日人,郑本人日语很好,日友很多,从二十六年(1937年)起与日本人有很多好朋友。在日本朋友中,在二十八年(1939年)有几个因共党嫌疑被捕,牵涉到郑小姐。日本人知道郑与中央(国民党)关系很深,她差不多等于半个日本人,同时又认为她与共党有关系,所以被害了。请庭上查明逮捕郑小姐的是日本人,是中国人?事实上逮捕她的是日本人,被告实不了解……

  1946年12月27日

  杭州张振华

  致《大同报》函(检举信)

  ……杀害郑苹如女士是在二十八年(1938年)冬间,……后因郑女士不肯妥协,丁默村命林之江(汪伪反共救国军第四路司令)执行郑女士死刑。刑场在徐家汇过火车站之荒野地方,死时林的卫士不忍下手,(未)命中要害,后由林之江亲自射击三发,一中胸部,二中头部,方始毙命。死时穿金红色之羊毛内衣,外披马皮大衣,胸前挂有金链及一鸡心金质照片,大衣金链等物归林之江取去,提出三百元作为公积金。

  1947年2月8日

  首都(南京)高等法院

  特种刑事判决

  理  由

  ……郑苹如系上海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首席检察官郑钺之女,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参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室工作。民国二十八年春,该室密派打入上海伪特工总部,并饬乘隙制裁诸逆。郑苹如利用与丁默村师生关系,佯与亲近,爰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午后五时许,以购买大衣为由,将丁默村诱至静安寺路戈登路(今南京西路江宁路)西比利亚皮货店,由预伏该处行动人员开枪射击,因被告机警,所谋未遂。郑苹如因事败露,于同月二十六日被伪特工总部逮捕,未久即被处死。此中加害经过,业经被害人之弟(母)郑华君及证人潘三省到案供证明确……

  (以上均录自南京市档案馆《审讯汪伪汉奸笔录》)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